来源:风暴之王,转载已获授权

01

交易者的“圣杯”,代表着一种完美的、终极的交易模式。


踏入交易领域之后,寻找交易“圣杯”就成了每一名交易者的不懈追求。


从基本面到技术面,从程序化到套利操作,从宏观经济到微观企业,各种各样的技术指标,各种消息和传闻变动,各种周期的K线研究……凡此种种努力钻研,无不是为了寻找那令人无限向往的“圣杯”,成就一根永不回撤的高收益曲线。


经历了这些年的探索后,“圣杯”到底存不存在,我渐渐产生了困惑。这里,我借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感悟:


02

市场公理:证券期货市场是一个负和博弈的市场。


公理之所以成为公理,就在于其结论不证自明。


但凡参与过证券期货市场的人都知道,上市公司一轮又一轮地圈钱,大股东的疯狂减持,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巨额手续费,政府的印花税收入,仅这几项市场每年要“失血”数千亿元。


市场里的钱在持续流出、持续减少,决定了所有证券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只能进行负和博弈。这个残酷的现实,严重制约了我们在交易模式上的选择。


03

定理一:证券期货市场的盈利方在数量上和资金量上都要远少于亏损方


在负和博弈的过程,交易亏损方不但要输钱给盈利一方,而且双方都要支付交易过程的各种税费成本。所以,不仅盈利方是靠亏损方来养活的,为交易提供基础服务的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相关机构,从根本上讲也要由亏损方来供养。


因此,亏损方必须在数量上和资金量上都远远超过盈利方,才能维持证券期货市场自身的延续和生存。


打个比方来说,一片草地上有1只狼和100只兔子,即便兔子自身有生老病死,或者偶尔有老鹰等外界天敌介入(系统“失血”),但这个生态平衡系统大概率能维持下去。而如果这片草地上是100只狼对100只兔子,那这游戏还怎么玩的下去?


同样的,1条鲸鱼对1000条小黄鱼,虽然数量上差距很大,但游戏也玩不下去。


证券期货市场也如此,赢家必须是少数,韭菜必须是多数,一赚两平七亏损是常态,否则就Game over。


定理二:任何主流交易模式或市场主流的观点必然是错误的


某种交易模式或者某种观点一旦成为市场的主流,采取该模式或顺应该观点的交易者数量以及资金量必然成为市场的多数方,而市场负和博弈的本质决定了多数方必然是亏损方,因此该交易模式或观点必然会被证明错误。


进一步地可以推论出,市场的主要运动方向,一定是大多数人心理上最难以承受的方向,也一定是最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方向。市场一定会用一切方法来证明大多数人和大多数资金投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错误的。在负和博弈格局下,市场自身生存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大多数投资决策的错误。


回顾中国股市的历次牛熊变化,我们也可以得到验证:全民炒股盛况来临的时候,往往市场处于疯狂赶顶阶段;而多数股民关灯吃面、悲痛欲绝、发誓今后再也不炒股时,往往市场已经走到熊市末期。股民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却将市场的必然规律归因于“超级主力”的操纵。


定理三:不存在完美的、终极的盈利模式


初入证券期货市场,交易者无一不幻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勤奋,练就交易领域的“葵花宝典”,从而点石成金、叱咤江湖。但很不幸,定理二决定了市场上不可能存在这样完美的交易模式。


因为一旦某种交易模式大获成功,无论是价值投资、技术分析、量化交易系统还是某种“独门秘籍”,必然会引起市场人士的跟风效仿。


要知道,这个市场从来不缺钱,缺的是赚钱的模式,只要发现了赚钱的方法,所有的资金就会一拥而上,很快将这种交易模式变成市场的主流模式,从而导致该模式的失败。


看国内股市,从90年代的坐庄模式到2005年后的价值投资模式,再转为2010年后成长投资模式,又回到当下的价值投资模式,以及经常发生的“二八转换”现象,无不说明市场主流模式的周期轮回。


即便在成熟的美国市场,巴菲特也经常周期性地被财经媒体集体质疑“巴菲特老了”、“价值投资已死”,然后接下来几年价值投资大展神威,再次被捧回“神坛”。


或许,你会将自己的“独门秘籍”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绝不会让别人学到,又或者你是超级天才,具有神一般的直觉, 即便把你的秘诀公之于众也无人能够掌握,从而这种交易模式始终只有你一人掌握,那是不是可以存在完美的、终极的盈利模式了呢?


好吧,假设你保密技术一流或者说你是超级天才,那这么完美、终极的盈利模式年化收益率有多少呢?一年五倍?十倍?上百倍?


哦,太高了不现实,那咱们就保守些,一年一倍吧。假设你10万起家,一年翻一倍,10年1024倍,就是1亿多,20年后再翻1000多倍,就是1000多亿,考虑到税费成本,基本上国内期货市场已经被你消灭好几遍了;30年后,估计国内股市也被你抽干N遍了,你儿子基本上没必要学你这套“祖传秘诀”了。


还记得定理一吗?盈利方的资金量也必须远小于亏损方,1条鲸鱼对1000条小黄鱼的游戏是玩不下去的。


所以,要维持负和博弈的生态系统不崩溃,除非你的资金规模上限受到限制,或者盈利速度大幅下降,可如此一来,也就不算什么“终极”盈利模式了。


定理四:任何可以长期依赖的盈利模式,必然有天然的缺陷,从而防止该模式成为市场主流模式,或者说,这种缺陷性反过来保障了该模式的长期有效。


选择了价值投资,就要在网络股泡沫或者中小创受追捧的时期接受市场的“羞辱”,被同行嘲笑,被资金委托方抛弃;


选择了趋势跟风,就要在网络股崩盘和中小创暴跌的当下暗自神伤,还要被批评为过度激进、冒险的“投机分子”;


选择了震荡交易、高抛低吸,就要在趋势行情一去不回头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在场外忍受孤独和煎熬;


选择了趋势交易,就要忍受震荡阶段的两面挨巴掌、长期的横盘整理以及浮动盈利的巨大波动;


选择了日内短线的直觉交易,就要接受资金规模不能太大、收益曲线不稳定、容易受监管政策影响的弊端;


选择了机械化或程序化交易,就要接受违背人性、交易枯燥无聊、模型退化失效的缺点;


选择了无风险或者低风险的套利模式、量化对冲模式,就要接受收益率偏低、资金量门槛高、软硬件配置高等缺陷……


就像找老婆一样,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既然看中了她的优点,就必须接纳她不完美的一面。


交易亦如此,选择了一种模式,就必须接受该模式缺陷的一面,须知正是这种缺陷的存在,才使得该模式不会持续地成为市场的主流模式,从而保障了长期的有效性。


04

物极必反,盛极则衰,我们看基金经理的排行榜,每年都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前一年的冠军,常常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亏的一塌糊涂;期货市场上,也时不时曝出一个又一个大佬亏损的传闻,国外亦是如此。


正是这类周而复始的循环,阶段性的高盈利和阶段性的亏损,才使得每种交易模式都有一批虔诚的追随者,同时又不会持续地成为市场的主流模式。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能两三种交易模式交替使用,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始终恰好使用最适合当下阶段的交易模式,那岂不是变相地实现了完美交易?


确实,有些人预测能力非凡或者运气极佳,能在各种交易模式中灵活转换,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多次踏准市场节奏,获得不菲收益,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踏准市场节奏的人,至今还未发现,也不可能出现!


因为这样的盈利速度下,其资金规模最终会增长到威胁整个系统的地步。而且,船小好掉头,当你资金规模太大时,如何腾挪转换?


当明白这一切后,摆在我们面前的路,似乎只剩下放弃对完美的、终极的交易模式的追求,转而抱残守缺,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资金性质等条件选择一种不完美的交易模式,享受该模式带来的利润和荣耀,承受该模式必然产生的亏损和羞辱。


或许,唯有如此,才能维持市场的平衡,才符合天地万物的阴阳平衡之理。


也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圣杯”。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