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

自2018年7月东北首次爆发非瘟疫情,疫情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肆虐,对国内生猪存栏造成毁灭性打击。九、十月猪价突破历史新高水平,在此之前我们在广西、东北等多地调研显示市场信心开始复苏,在9-10月集中复养。河南作为中原养殖重镇,其调运范围供应中部及南方多数范围,此次我们深入河南养殖腹地调研生猪产业链上下游情况,以期对未来生猪供应拐点及饲料需求拐点判断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调研小结

1)疫情传播:河南猪瘟发生最严重时期在2018年11-2019年1月,平均剩余30-40%,豫北很多地方仅存10%,疫情杀掉绝大多数中型养殖户,集团也损失较大,总体好于散户,小户损失相对较少。今年6-7月份疫情主要以接壤湖北的长江流域感染猪瘟,疫情感染死亡快,此前未受疫情影响的信阳周边疫情最为严重。11月河南多地出现出现疫情,特征与前面的情况不同,主要以100-500头小养殖户感染居多,毒性相较去年减弱,且伴随蓝耳等常规猪病。

2)复养留种及转养:河南留种最早3-6月,大集团在3月最早留种,散养户5-6月留种。三元转种最早8月末在河南出现,9-11月逐步达到顶峰。复养结构以大型养殖集团为主,散户仅有不足20%复养,且受限于资金、猪源、可靠的养殖环境等。最早留种的11月下旬开始有产仔的,三元留种的预计1月下旬陆续产仔。大量产仔时间节点在4-5月,9月出栏量预计大幅增加。仅少量转养禽类,禽类现金流来的慢,且上规模速度慢,负债率偏高的养殖户更多选择养猪。

3)饲料消费:非瘟发生后,显著促进了全价料的使用,对于杂粕及动物蛋白几乎不用。优先选用优质玉米豆粕。需求崩塌,饲料企业随买随用,除春节安全库存较高,其余时点各环节管道库存偏低。

4)疫苗及政策:普通疫苗均有使用,非瘟疫苗毒性大,且未受法律保护,使用的和不使用的都有。扶持政策实际执行的偏少,根据地方财政预算多少来看。

5)总体而言,河南存栏边际回升,缺猪缺肉情况显著缓解,目前缺猪,肉不算缺,主要由于养牛猪,节前价格有望获得一定上浮,空间相对有限。节后存在一个大猪抛售新猪未出栏的短缺档口,猪的存栏在恢复中而出栏体重预计下滑,存在一个价格调整后上升期,饲料需求3-4季度看好,1-2季度压力仍然较大。

三、调研纪要

调研时间:12月2日

调研地点:安阳市

调研对象:某生猪疫苗生产企业

基本情况:企业是中外合资公司,主要经营各类生猪疫苗。销售辐射区域豫北豫南都有辐射。

疫苗销量情况:驻马店地区销量上月下滑30%,信阳最早接触疫苗,主要是大企业使用较多。豫北疫苗销售基本停滞,因当地存栏几乎损失殆尽,公司豫北的业务人员下半年多派去豫南推广销售。

疫情传播路径:河南疫情去年10月前后开始爆发,11月-1月最为严重。疫情由北向南发展,北部安阳、鹤壁、焦作、新乡是重灾区,最严重时期当地生猪存栏量下降90%以上。南阳北部卧龙、宛城疫情在今年年初爆发,500-10000头中大型猪厂存栏损失60-70%,南部损失在60%以上。信阳周边在河南总体算最为安全的区域,但今年7-8月基本同湖北同时发病,当时持续连绵降雨可能有助于疫情传播,疫情表现为病程快,发病快,一星期内大量死亡,当地存栏量损失达到80-90%。驻马店靠近信阳的新蔡等地疫情发病同信阳基本在同一时期。

新近发生疫情情况:11月份开始爆发疫情,周口首先爆发发病,传播依旧从北向南,随后驻马店、南阳等地均遭受疫情。疫情同之前的特征不同:感染主要以100-500头以下的小散户为主,损失达到60%左右。最严重的地方在信阳,当地小养殖户存栏损失90%。豫北目前存栏恢复一部分,复养之后有再次发病的。

集团客户疫情状况:某大型养殖集团2019年8-10月仍有发病抛售行为,总体来讲集团客户相比散户较好,大企业也更有资金实力逆势扩张。在豫北一个厂存栏18000头损失9000头。集团客户在周口、南阳损失较大。某大型屠宰企业生猪存栏在疫情刚开始爆发时就遭遇灭顶,但该企业未来计划出栏量500万头/年,后期疫情稳定后会大力上马。也有大企业此前大量收购几百上千头的发病猪厂,猪厂租赁费用1000头母猪的配套厂租赁费300万元/年,需要一次性签订2-3年合同。

防疫方法:目前各大集团及资深养殖户对疫情防控均有一定经验和心得,有疫苗派和防疫派两种。某几个南方大型全国性养殖集团防疫以疫苗为主,疫苗防控具有一定概率,由于疫苗毒株目前仍然不稳定,经过几代后变异的概率仍然较大,仍有一定概率防疫失败。也有通过加强对饲料加热消毒,加入酸化剂等方式降低感染概率。此外,减少接触、加强洗消、隔离等防疫措施也在养殖场管理上应用。

非瘟感染方式:非瘟主要以接触感染为主,病毒半衰期较长,隔离治疗、加强洗消、降低物料出入频率、控制物料来源、水源等均能得到一定防治效果。今年7-8月份豫南感染的猪瘟主要可能跟当时持续降雨有关,此外原粮中携带病毒概率较高,因此目前极少使用预混料,全价料比例大幅提升。

留种与复养:河南本地核心育种厂较少,周边湖北有10多家核心育种场,河南仅有5-6家。其中一家较大的核心育种场在疫情中未能幸免,被华南某大型养殖集团收购。河南本地留种复养最早开始于5-6月,以豫北为主,豫北养殖损失惨重,存栏最高损失90%以上,据企业反映,目前豫北复养成功率在50%左右,豫北5-6月份留种的二元母猪已逐步开始产仔,当前存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30-40%,近期豫北新增生猪存栏较多。其他地区均有积极的复养,信阳地区则与河南其他地区不同,养殖户遭遇疫情后再度复养量有限,当地人生活安逸,此次疫情后几乎很少再度复养。河南人总体富有冒险精神,并未如专家建议的空栏6个月后再养殖,经过深入洗消后1-2个月后就有投入复养的。

三元转种:8月后河南三元转种量大幅增加,大的养殖集团繁育的仔猪只要是母猪都留下培育成后备母猪,总体来看实际留种成功率在40-50%左右,大集团逆势扩张显著,最早在猪瘟深度发展的3月前后某大型集团就加速投资建厂收购猪厂,加速收购的过程中。散户方面,前期因现金流等因素淘汰掉的养殖户想继续养猪但缺乏资金,生存下来的养殖户逐步在缓慢恢复产能,负债情况逐步转好,但缺乏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实际社会资本新进大规模投资养猪业总体不及预期,市场观望大于实践。部分养猪经纪人及贸易商进入养猪,养猪承担的疫情风险和隐形成本依旧不低,但防疫做好资金充裕前提下,生猪种群扩张速度不慢,正常情况下几千头的仔母猪种群通过配种产仔在13-14个月左右可以扩增至几万头待出栏的生猪群体。

二次育肥:目前有专业卖120-150kg肥猪给二次育肥的,理论上猪价在8-10元/斤以上做二次育肥均有不小的利润。也发现某些大型养殖集团有进行二次育肥的。

转养禽类:有一定转养比例,但不高,禽类特性与养猪不同,有转养鸭、鹅的,但由于没有水源、草料等,此外猪舍与禽舍有一定不同,最终并未获得收益。

调研时间:12月2日

调研地点:安阳市

调研对象:某养殖户

基本情况:原生猪存栏(母猪+育肥猪)15000头以上(12000头育肥猪,3600头母猪),目前存栏2200头(600头母猪,1600头肥猪)。疫情此前幸存下来400头左右母猪。

存栏恢复预期:当前存栏大约为原有存栏的12%左右,明年有望恢复到30%水平。

复养情况:5月开始给留下来的二元母猪配种,9月10日已有第一批产仔。目前信心较充足,但缺乏资金,负债较多,目前主要做繁育,养一部分肥猪,卖一部分肥猪,慢慢扩张。未考虑养禽类,周边有一些尝试养的,大多数都因为物料,养殖技术,行情等产生亏损。禽类现金流累积速度慢,对于前期大幅亏损的养殖户,不能适应这样的现金流。

留种与疫苗:目前自己的母猪有一半是三元留种猪,还有一批是二元母猪回交产生的准二元母猪。目前自己只使用防治普通病毒的疫苗,非瘟疫苗毒性大,不敢使用。

调研时间:12月3日

调研对象A:某种猪繁育企业

基本情况:公司主营猪精,另有一定种猪销售。占据河南当地2-3%的市场份额。品种以大白、长白为主。专注育种20年,目前以选育长大型品种为主要方向。

猪瘟情况:去年10月末-3月是高发期,存栏目前仅剩30-40%。目前除去南阳,其他地方均有疫情零星发生。

三元转种:2019年6月后,可以繁殖的母猪都被用于留种,三元留种母猪平均每胎可产仔9-10头,略低于二元母猪。

种猪销量:目前销量同比增加80%,且一般为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客户。销量低谷在今年的1-2月份,同比销量下降40-50%。

复养:目前购买二元母猪的主要是小型养殖户(母猪存栏100-200头),中型养殖户现金流紧张,基本没有扩张,非瘟后只有20%复养的,成功率70%左右。

调研对象B:开封某猪经纪及小型养殖户

猪瘟情况:去年10月开始,11-1月最为严重,存栏仅剩30-40%。之前是经纪人及猪贩子,2017年后开始自己养猪。今年疫情比去年发展的慢,生猪存货事件更长。

复养:5-6月周边开始有20%左右养殖户开始复养,也有60-70%的养殖户转养禽类。

出栏计划:目前出栏依据行情来定,若春节前猪价能恢复到18-19元/斤则会全部出售所有120kg的肥猪。

预期:认为生猪存栏明年很难增长,主要由于复养难度太大,原先受灾的养殖户几乎不会再复养,只能靠没有受到影响的养殖户扩大规模。

调研对象C:洛阳某大型屠宰场

屠宰量:上个月屠宰量57000头,去年同期80000头。屠宰低谷为6-7月,每月屠宰量仅30000头,近期屠宰量上升主要在于天气冷,消费量上升。预计春节前最高屠宰量可达到10000头/天,目前为2000头/天。

存栏预估:官方统计河南存栏减少40%,公司负责人认为存栏减少量超过60%。猪瘟前本地养殖场存栏量大户:散户比例3:7,非瘟后存栏大户:散户比例7:3,散户大部分被淘汰。

冻品及腊肉:随着猪价上涨冻品库存下降较快,此外价格高风险也高,企业冻品库存难度大。不看好今年腌腊肉市场,价格过高,饮食习惯也存在变迁。

调研对象D:某大型跨国禽类巨头的屠宰场

加工量:年屠宰产能150万头,去年一般3000头/天。今年产能利用率下降,平均4万头/月,10月仅屠宰3万头,全国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均大幅下降,小型屠宰企业大量倒闭破产,行业整合在加快。

三元留种:3-4月开始留种,目前陆续产仔。配种成功率60%左右。

需求:价格最高时,自己的销售档口市场需求下降50%左右,猪价下跌主要是需求下降。

调研时间:2019年12月4日

调研对象:某合资饲料厂

饲料加工量:猪瘟前每月饲料加工量1.2-1.3万吨,2月仅加工2500吨,11月加工量3500吨,9月以来加工量缓慢恢复,月均环比增幅10%。

饲料原料备货:一般在节前45天开始备货,备货量约15天,对于原料目前采取随采随用,不备货赌行情。公司主要为合资公司供货,目前没有外销,根据合资公司要求供货做代加工。

春节效应:春节后一般每月饲料消费会下降20-30%,主要由于节前备货,节后需要一定时间再补库。由于节前一般都需要杀掉大批大猪,节后再补栏仔猪,而目前仔猪价格过高,补栏风险大,中间饲料需求有一定断档。

目前饲料消费结构:目前怀孕母猪料上升,哺乳及后备母猪料下降。

调研时间:2019年12月5日

调研对象:南阳某猪经济及养殖户

非瘟:目前猪瘟点状发生,今年养殖户应对猪瘟更加理性,以拔牙为主,去年主要以恐慌性清栏为主。目前猪瘟总体可防可控,危害性明显下降,养殖户心态也更为平和。

消费:今年贩猪肉量约是往年的40-50%,主要由于区域价差过大,10月猪肉暴涨期间,消费量大幅下滑。

三元留种:目前自己的母猪群体种80%为三元留种母猪,周围种猪场大量倒闭,十不存一。九月后养殖户留种积极性大幅增加。

调研对象:河南本地某大型养殖集团屠宰场

屠宰量:正常时期屠宰量3500-5000头/天,上月屠宰量2000-2500头/天,低谷期为9-10月,屠宰量1600-1800头/天。12月计划屠宰3000头/天。

疫情:当地疫情零星发生,不如去年猛烈,但对于整体防控形势偏悲观。

复养:积极性高,但局限性也明显。资金、猪源、养殖环境等等均限制复养。

冻肉库存:近期价格高,冻肉库存偏少,去年猪价极低时期冻肉买了1/3-1/4。

调研时间:2019年12月6日

调研对象:驻马店某农业集体性企业

基本情况:公司经营油脂、饲料、疫苗、养殖等板块。

疫情:信阳地区6-7月发生疫情,感染速度快,随后养殖户复养的较少。

复养及出栏计划:企业目前有母猪35000头,其中三元转种10000头,元旦计划配种,2020年jihua出栏60万头仔猪,计划建造楼房猪舍。

成本:养猪各方面成本大幅上涨,主要包含配种成本、饲料运输成本、人员成本等。以前仔猪成本在300-400元/头,目前需要700-1000元/头。

【华泰期货生猪养殖饲料调研日志】广东地区生猪养殖饲料供需情况调研日志(Day 1-2)

作者:黄玉萍、张志栋

调研时间:2019年12月10日-25日

生猪 大豆压榨

一. 调研背景

非洲猪瘟导致我国生猪存栏大幅降低,上半年广东也遭受非洲猪瘟疫情重创,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断崖式下降,生猪价格也因存栏低位持续走高,养殖利润愈加丰厚。为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多部门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支持生猪产业恢复生产,补栏成本高企令全国各地养殖端将三元猪留作种猪及大猪的二次育肥现象日益增多,而作为国家重点养殖发展区及供港重点对象-广东地区生猪补栏复养心态如何?生猪存栏是否已触底?豆粕、菜粕及玉米等饲料原料供需状况如何,当地饲料企业的饲料产量及销售情况又如何?业内企业对饲料原料及猪价走势如何研判?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广东地区生猪养殖、屠宰及大豆压榨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

二. 调研路线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2021011201474863.png

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开平-阳江-云浮-清远-广州。

调研日志DAY1:

调研地区:深圳、东莞

三、总结

一、生猪存栏趋于稳定,开始缓慢恢复,三元母猪留种现象从10月份开始凸显,大型养猪场养殖留种较中小散户积极。

二、春节前后及明年一季度,广东生猪存栏恢复速度预计较北方地区缓慢,饲料需求相对低迷,压榨企业可能在12月底前后出现豆粕胀库现象。

1、深圳市**肉业有限公司

屠宰量:**肉业有限公司(3号屠宰场)旗下代宰企业a:深圳共4个屠宰场,在发生非洲猪瘟之前深圳市4个屠宰场日宰25000头/天,现在仅1万头/天左右,减幅达到60-70%。3号屠宰场在发生非洲猪瘟前日宰6200-6300头/天,目前日宰2000-2100日/头,这个屠宰数量已经维持半年了。

代宰企业a(3号屠宰场大概40家左右类似公司),最高时日宰800-900头,目前现在就200头左右,日宰数量维持近3个月了。目前屠宰体重在140-150公斤/头,正常一般情况110公斤/头。冻品储备高峰时期800吨左右,目前只有100多吨。

屠宰雌雄比例:生猪的恢复预计至少1年半。大型养殖场基本都把三元母猪都留下来了,屠宰生猪的公母比例目前大概在95:5。近1-2个月开始出现屠宰公母比例失调的现象。屠宰生猪的公母比例失调、留存三元母猪情况结合近几个月生猪屠宰数量稳定的情况来看,生猪整体存栏存现增加趋势。

仔猪:仔猪价格高位回落。7公斤左右没断奶仔猪最高是2500元/头,现在已经降到1500-2100元/头。

复养:据了解10月份前湛江地区复养的都死掉了。陆丰、韶关等三家年出栏10万头正常,目前都只剩500头左右,空栏开始养鸡。

猪价:目前毛猪收购到厂39元/公斤,10月中旬最高时45元/公斤,中间掉到最低33-34元/公斤。猪源(12月1号中南六省调运限制)之前28.2%来自中南6省,71.8%来自于区外。目前基本来自于区外。

2、东莞大豆压榨厂

压榨企业a:日压榨产能9500吨,工厂停机,月初开始停机,预计等12月16号进口大豆到货试开机,停机半个月。11月份广东地区压榨量80万吨,粕的库存只有5万吨,饲料厂豆粕略有增库。

大豆到港预计:目前广东大豆库存50万吨左右,12月份预计到港压榨90万吨。12月份预计到港90-95万吨。1月份预计到港90万吨。到货的船主要是阿根廷,巴西豆子少,美豆没有。

豆粕需求:本周开始需求预计下降,主要水产料等消费需求下降。鸭苗从6块多/只快速下降到了1块多/只,去年同期4块多/只。水产消费也将季节性下降。据统计,1-9月份整体猪料消费下降34%左右,同比降60-70%。

复养:9月前后开始,4成左右的散养户开始留存三元母猪(散养占总存栏比例约6成),4成三元猪留做后备母猪,大型猪场留三元母猪更多,所以规模养殖企业存栏占比有4成左右上升至6成左右。

压榨企业b:广东共3个工厂,大豆日压榨量分别2000吨/天、3000吨/天、3800吨/天,占广东省25%左右。部分压榨企业今年压榨少,压榨企业b压榨量由24%提高到26%左右,广东竞争还是比较激烈,压榨产能仍在增加。养殖产能在往粤西、云贵转移。云贵的豆粕需求比较好。

大豆到港预计:年前大豆到港比较慢。12月份到100万吨,压榨量预计90万,可能出现豆粕胀库导致停机。1月到港90万吨,2-3月份豆粕压力逐渐减轻。南方养殖企业在年后感觉可能不会像北方那么好,一是年前兑现利润,二是广东黄羽鸡活禽交易较多,禽流感等风险较大,所以投苗情绪比北方低。目前广东的豆粕消费主要是靠其他地区支撑,外运带动。

粕库存:目前压榨企业b大豆库存东莞10万吨左右,阳江4万吨。豆粕库存东莞4000吨、阳江3000多吨,处于较低水平,广东压榨厂整体库存5万吨等。11月是传统的豆粕去库季节,12月库存会逐渐累库。

豆粕消费:目前远期合同已经买到9月,占3成左右,6-9月的利润很好。上半年南北地区对豆粕需求的预期有分歧,主要是生猪补栏积极性的差别,但对下半年预期均比较乐观,南北地区均如此。所以即便榨利比较好,6-9月份豆粕销售的仍比较好。

复养:广东目前基本没有原址复养成功的,所以存栏增加来自于异地复养和未感染猪场的扩张。但广东异地复养又比较少,主要是可用新建猪场的土地较少。

饲料:从饲料销量来看,猪料销量已经稳定,7月份饲料销量掉了50-60%后,就开始稳定,有缓慢恢复,但月增幅仅1%左右。广东省1-3季度禽料增幅在30%多,水产增幅低于15%的预期,仅在8-10%左右。猪料减了30%多。原来猪料占饲料总量的50%,现在猪料占比低于40%了。

调研日志DAY2:饲料企业

1.调研地区:番禺、佛山

总结:

一、2019年1-3季度,广东地区猪料需求下降30%左右,禽料需求增长10-15%,水产料基本持平,略有增长。

二、猪料需求从11月份开始略有增长,但增幅有限。预计明年1-2季度,猪料需求仍较低迷,3季度之后可能有较明显增加。

2、饲料企业a

饲料企业a: 2018年饲料总产量60万吨,今年总量不到50万吨。2018年猪料占50%,水产占40%,禽料占10%;2019年6月份开始猪料降了6成,正常猪料产量30000-35000吨/月,5月份猪料产量还有30000吨,6月份断崖式下降,现在9000吨/月左右。今年全年水产整体同比去年基本持平,比较难大增。水产品消费替代较比较难,主要学校、工地对鱼类的需求难有大增,处理方式比较麻烦,所以倾向禽肉替代猪肉。

复养:自家销售基地反映,养殖复养积极性有,但没有太大实际增加。主要还是企业客户面向的主要是中小散养户,目前复养主要在大型集团化企业。

蛋白原料:今年葵粕和豌豆消费较好,替代菜粕等蛋白。华南地区菜粕消费量应该超过100万吨,(乌克兰葵粕出口量500-600万吨),豌豆今年消费量超过100万吨,主要来自于加拿大,豌豆淀粉含量40%多、蛋白含量20%多,加拿大每年出口的豌豆总量在300万吨左右。今年主要是印度减少配额发放,印度往年进口万吨200多万吨。主要食品级,价格很高,中国进不了。今年受进口配额限制,印度豌豆进口量只有10万吨左右,所以价格由食品级降到饲料级,中国进口就多了。

预计:一般情况,1季度饲料消费季节性下降,但今年消费淡季饲料原料下降幅度可能比往年要差,主要今年压栏比较多。

饲料企业b:

饲料企业b主要做水产料,年产10万吨。一般4-11月水产料消费旺季,12-3月投料淡季,投料下降。目前3000-5000吨/月的的消费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较旺季减少50%左右。去年销量10万吨左右,今年到目前整体销量还多2000吨左右。

饲料集团企业c:

饲料集团企业c,2018年饲料产量1050万吨,其中水产350万吨,猪料260万吨,禽料占比540万吨。今年预计集团饲料总产量在1250-1300万吨,其中水产料400万吨,猪料150-180万吨,禽料700万吨。计划2002年饲料产量达到1600万吨,2021或2022年达到2000万吨。生猪养殖去年70万头,土地储备是500万头的水平,主要在湖南湖北和广西。

饲料集团企业c旗下番禺工厂:今年预计饲料产量305万吨,去年200万吨,增的主要是禽料和水产。禽料是近十几年消费最好的。大型集团禽料增幅较大,但市场其他增幅没有那么大。估计整体华南禽料增幅在10-15%左右。主要部分集团公司为了占领市场份额。

饲料消费:饲料集团C在粤西一家工厂猪料从12000吨/月,4月断崖式降到2000吨/月。番禺工厂是从2018年6月份10000吨逐步下降到目前的2000吨。番禺工厂正常情况下猪料占比25%,水产占比25%,禽料赞比50%。番禺工厂今年猪料不到10%(2000-2500吨/月),禽料占70%(27000-28000吨/吨),水产料9000-10000吨/月。猪料在逐渐缓慢恢复。番禺工厂猪料产量在10月最低,1月份10000吨/月是今年消销售高,5月5000吨/月,6月3000吨/月,8月份2100吨/月。10月最低只有2000吨/月,11月就2500吨/月,12月预计还是2500吨/月。

复养:饲料企业反映目前已经基本没有三元母猪出栏了,均留做后备母猪了。

文章来源: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