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言,言者不智,随着对投资理解的加深,这句话几乎成了笔者的座佑铭:发布不成熟的看法,与多阅读、多倾听、多思考相比,收入成本比不言自喻。但既然开了这个系列,觉得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所以笔者的想法不一定是不成熟的,但内心是真诚的。


既然写,让您看下去是首要任务,加点幽默的段子是蛮好的宣泄方式,也是笔者的爱好。但本篇将写到笔者眼中的证券史,还有很多崇拜的人物,所以调侃之句大数删去。相信我,我不是严肃的人,但严肃起来是绝对那种很不会严肃的人。


正是由于缺乏趣味,对519行情之后的事都一清二楚的大佬们,请直接跳到第四部分。那里重点讨论替代房地产能带来大周期的是什么?我们是否在“新五朵金花”中?未来大牛市的增量资金来自于何处?


   一、519行情:一骑涨幅众人笑, 无人知是韭菜来


1998年,从一个远方的老家,笔者坐着火车进京,迈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记得那年暑假,也是很大的雨,到处也在发水,不过天还是蓝的,水还是清的,王宝强还在嵩山少林寺学武功。而电视画面除了充斥着《雍正王朝》和《将爱情进行到底》外,同样还有并轨,保八等概念。


在9月份的某一天,有一件更大的事情发生,作为一个刚军训回来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事件不仅揭开了住宅商品化的序幕,也为日后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大周期打下了第一块奠基石!而所有故事也都从这个事情开始:电视上突然说,朱镕基总理宣布住房制度改革。


实业表现地也真的不温不火。笔者仍然记得,上海的房价还在3000元左右徘徊,更别提北京和深圳的房价了。记得那年也正好去学车,教练让我们把豪车的车标记清了,撞了赔不起!我说:“您经历丰富!您最怕撞什么车?”只见教练深吸一口快烧到手的烟头,像是在隐忍着什么!随着烟气的呼出,才缓缓地说道:“我最怕撞到五菱之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上面会下来多少人打你!”


实业是五菱之光,但股市却打上了豪车的标记:1999年,著名的519行情出现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从1100点之下开始,最高见到1725点,涨幅超过50%;次年春节,沪深股市在充分消化前期的获利筹码之后重拾升势,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并于2001年6月14日达到最高点2245点,变成持续长达两年的大牛市。


期间涌现出了无数网络新贵,海虹控股、中科创业、清华紫光、亿安科技、上海梅林、青鸟天桥等网络科技股出现了连续十几个涨停和冲击百元股的行为。但随后便展开了长达四年的熊市之旅,上述的个股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跌,走势几乎一落千丈,令很多持有这些股票的股民痛不欲生,也在那时韭菜一说才开始流行。


在2014-2015年的这波行情中,笔者曾多次对比两者,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不仅都是网络,不仅快速上涨和快速下跌,更重要的是行情启动之后IPO速度也都开始明显加速。回顾519,发现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公司——后来证监会查处的违规造假企业大多是在2000~2001年上市的。  


还存在个更大的共同点,大逻辑看起来像互联网,却有管理层更深的目的: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519上市的国有企业,从后来的效果上看还都是必要的,但行情自我强化后的逻辑却是让韭菜们痛不欲生的根源;2014-2015年情也是如此,管理层更深的目的依然是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为“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服务。所以14-15这波行情,可以预见IPO依然会稳步推进,违规造假企业的雷也不时地暴露出来。


519行情,由证券公司占用客户和银行的资金推动,而2014年-2015年,是由银行与证券公司为客户放杠杆的模式提供资金。虽然钱的流动方向不一样,但效果都是资金以个人名义,非常理性地进入股市。正如当年唐明皇因为失去爱妃,大臣献上了杨氏,由此写下了盛唐最华美的乐章,但却也是以最香消玉殒的方式在马嵬坡结束。


   二、五朵金花: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至此有南北


2002年,笔者迎来了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转换,正式开始学习金融。当时,授课的老师都是仰慕已久,但两年多的接触下来,他们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都首先是位爱国者和可爱的人,然后才是密切关注经济的学者。说起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及钢材等基础材料与国外的差距时痛心疾首,说到对外资大行在贸易和金融的定价权垄断时,又是羡慕和愤懑的表情。

说到可爱的人,还清楚记得有个教授在课堂上讲的段子:“你们知道西天取经时,六耳猕猴混来进来,唐僧如何能分辨出来吗?其实他只需要说:为师想吃桃子,便大喊一起:八戒,给我拿下那只猕猴桃。我们开始还没有听懂,课堂一片沉寂……


更重要的是提示让我们关注房地产的情况,让我们关注钢材价格的变动。2002年之后,上海的房地产已经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记得上海出差时,听说新盘销售已不需要一年前那样艰难,许多房产经纪人已经不需要拿着宣传单沿街高喊。与此对应的是,市场上的钢材贸易商拿到2000多元的货,加价2000元可以立马转出去。


而股市方面,漫漫的熊市中,一些蓝筹股却在2003年初出现了暴涨,形成了”二八现象”,到了2004年、2005年更演变为”一九现象”, 这就是甚至比519还著名的“五朵金花”—— 钢铁、石化、能源电力、银行、汽车五个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完全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驴火”的行情。

行情的第一波集对准了宝钢股份、上海汽车等大盘蓝筹股。当时最大印象是利息低,好像最流行的说法是“分红率远大于存款利息”。于是,一批绩优的股票纷纷“揭竿而起”: 石化股则以扬子石化与中国石化为领头羊,能源电力则是以华能国际和长江电力为先锋,金融是有招商银行带头上冲,就像驴肉+火烧已几乎到每个河北人的餐桌一样。另一方面对应的是,以世纪中天等为首末代庄股的狂跌。


利息低是催化剂,更基本的依然有政策方面的引导。成立后的银监会严查银行资金流入股市,证监会也颁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政策初衷是改变A股市场高度散户化的特征,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在此引导下,业界对于“价值投资”开始探讨,行业价值挖掘的共识业已形成。


当然,“五朵金花”行情中开放式基金运作机制也开始显露。比如,在熊市市场中,“抱团取暖”的策略往往能令开放式基金在局部领域获得先机。同时,在A股市场“单边市”的环境下,开放式基金只能在多头行情中赚钱,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单边市”的效应——这些都和“五朵金花”中形成的诸多投资理念一起,贯穿了后面的大牛市始终。


而且,现已经成为卖方主要盈利模式的新财富评选,也在那时开始了。印象中2003年第一届名单,依然如雷贯耳:许小年、闻岳春、王卫东、郑东、孙占军、李晨、邱劲、陈守红、张琚逦、杨青丽、励雅敏等弄潮儿。当然,其它行业的大牛也已出现不少,如赵金厚、李质仙、李勇军、李小勇、孙怀宇、王战强、郭海燕、谭晓雨、侯继雄。对上面的高人们,笔者早已留下自己的膝盖,还不熟的读者,有空时可以自觉搜索脑补。


因为还在学校,也没有记住多少人,但也因为在学校,能记住的人名都是顶级膜拜之列。但不管怎么说,行情的结束依然非常深刻:2003年底到2004年4月,“五朵金花”甚至带动了大盘走势如虹,但随后3个月急转直下,至8月份大盘加速下跌、指数击穿1300点“铁底”。一次重大意义的价值投资行情,历时16个月后以创新低的形式结束了。


虽然这波行情在熊市中进行,但2003年的“金花”怒放却是一次后面大牛市的完美预演。这颇为与汉代的王昭君颇为类似,空有美色深幽深宫,被皇帝发现真实价值后,却要马上远嫁蛮荒之地,而这次远嫁也变成了历代王朝和亲的预演。


   三、大牛市及尾声:淡妆浓抹正相宜,连环计后众人散

当2005年迈出书房之际,工作一个子便很忙了起来,特别是2006后确实感觉到了金融行业工作的高强度。记得有个同事烟抽的很厉害,老婆让买个电子烟用后感觉还不错,图方便就塞到兜里。有天可能是什么压到开关了,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能看他胯下部位一直在冒烟,他还专心地工作没发现。直到领导走过去拍拍他:哥们,你好像屌爆了。


屌爆是当时的工作强度,也是当时的工作激情。而窗外的房价却更加地屌爆了。2004年就可以稳步向上, 2005年便涨速加快,炒房客已拿着地图全国布局。虽然中央开始不断出台政策调控,包括“国六条”、“国八条”、“国九条”等已经多得数不清的等等,但是如却是一路飞驰。


股市却更加屌爆: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一路上涨,经历了2006年三季报之后的有色金属,2007年年初的“资产重估”+“消灭低价股”,到530之后的蓝筹回归,在“黄金十年”的叫嚣声中,攀升到6000点之上!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暴跌,2009年依然在资格价格,特别是房地产资格上涨的大逻辑下,实现了周期股的“王者归来”,并由 “煤飞色舞”奏完最后的一篇乐章。


这波大牛市,注定要被浓墨重彩地写入证券行业的历史,笔者有幸全程参与其中。但由于时间比较近,大多人说起当时的情况,都依然如数家珍。这波由利息低、业绩亮丽,最后演变为在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支撑下,境外和老百姓的资金大量跑入尚不成熟的A股市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配合上“股市万点论”的声音,最后变成了全民狂欢。


这其中又分为两波:08年之前即第一波,虽然依旧是境外和居民资金的进入,但股民部分变成了基民,也是一次完整的牛市形态,如果没有外围的影响,后面将以原料股的上涨结束。而09年后的第二波,进入的资金则是一片乱麻,特别是企业资金的进入,背后实体经济环境的恶化,部分企业自行关停后的资金,回流参与股市短期投机,影响尤为深远。


就这上段说所,股民变基民,基金的大量出现,这一个划时代的事情。大量的资金需要基本面的详细研究后,方才能决定行业和个股是超配还是低配,由此也涌现出无数的大牛级别的研究员。高博和程博就不用说了,李追阳、马晓立、龚云华、周希增、潘建平、赵雪桂、王智慧、郭亚凌等等,太多太多。那时单兵作战为最大特点,往往一个新的逻辑就能响彻市场。

回头来看,第一波类似于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虽有波折,但完成了春秋历史上一次最完美的争霸好戏,后面受越王本身性格所限,在进军中原前不得不提前结束,但依然与范蠡富贵、潇洒人生;第二波则与最后一位美女貂蝉颇为相似,乱世佳人,惊世一瞥,人走后,世更乱。


   四、风水轮流转,希望依旧在明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牛市的完整应由资金宽松、行情预演和大牛市三部分组成:宽松的资金是起步阶段;行情预演则出现一定的新逻辑,该逻辑往往由实业传递到资本市场;在大牛市中,行情预演的逻辑将依然为核心支撑——不仅以前的行业、个股会依然暴涨,甚至与该逻辑沾亲带故的其它行业,也必然会成为轮翻上涨的领头羊——如有色、水泥、煤炭等。

当然,牛市的原点、核心推动者,或者说支撑因素,whatever,由政府的政策目标和资本来源两者构成。先分析资金来源部分,519和14 /15一样, 都是银行的资金推动的。后面呢?我们通过五朵金花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以QFII资金起头,国内指数基金布局发起的,所以后面的大牛市应该是也有机构投资者,甚至是更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推动的。


更进一步,如果假设现在已经进入“新五朵金花”中,那话我们现在的资金增量在什么地方呢?基金产品的确基本面很多,但受基民喜欢看净值的影响,有时不得不采用短期追涨杀跌的不成熟行为,所以越有成熟运行体系的机构投资者,越有可能是未来的资金增量——笔者认为保险和量化基金最有可能。

从险资到处举牌,到全国各地无处不在保险业务员,便知道险资可能便是个大趋势;从量化基金的稳定收益,及富裕阶段对其理解的逐步加深,量化产品将依然在市场中大展身手。所以,他们已在布局,他们需要抢筹,大牛市启动的的资金,大约便是以它们为逻辑,产生的各类产品形式——国外市场的机构,保险资金和量化基金早已是绝对的主力。


政策目标方面。如果说519发起时为国企脱困,本次为“三去一降”,看似一样,但两者的实质却分别为释放老百姓的消费,及供给端的创新能力。一个需求端,一个供给端:有了这个大思路,我们便试着分析下次牛市的原点了。

上次以住房、医疗、教育三大领域为消费端改革的发起点,最终落到了商品属性最大的住房所代表的整个大房地产产业链上,则有一定的必然性。正如本文第一部分开头所言,住房改革打下了第一块基石,而笔者相信已出台的政策中,也有一种政策,大概率也打下了未来另一个轰轰烈烈大周期的基石。


我们再来看最关键的环节:房地产大周期,从实业角度也可以分为三个链条:拿到土地(资源)、房子卖出去(运营)、各类材料及其周边设备(采购链)。运营是该链条最重要的:房子卖出去,才能不断能给资源端和采购链的其它环节“输金”。所以不管谁的技术水平最高,谁的盈利水平最高,甚至谁在产业链的话语权最强,运营环节是一个大链条的基础。


何为运营?对房地产来说,对应的是消费者,房子不仅要卖出去,还要卖的多卖的贵,收入才能不断增加,所以运营就是让不关注变成关注,不喜欢变成喜欢,不愿意支付变成愿意支付,不愿意多掏钱变成愿意多掏钱。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逻辑来看,可以长期使用同时有强烈涨停预期的商品,消费预才会被无限放大——所以,你懂的。


再回到现在,大逻辑已不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而是提高供给端的创新能力。如何运营这个创新能力呢?运营的对象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企业,同理,创新要不仅卖出去,还要卖的多卖的贵,要让不关注的创新更多地被关注,受益面有限的创新更多地增加受益范围,免费的创新更多地结合生产和消费需求而收费,创新如何解决更多地实际问题而收更多的费。


好吧,笔者把创新改成IP及专利,上面语句会更好地被理解。笔者曾被一个纯周期的同行问过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传媒行业?是这样回答的:IP就是专利,电影电视等运营端就是将专利产品化的企业,而后面的如商品、主题乐园等变现端,就是将产品再加工,满足不同需求的企业。是的,创新对消费者来说,就是IP,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就是专利。因为它都有同一个牛B闪闪的名字:知识产权。


所以我们认为下一轮大牛市,一定建立在知识产权大周期的基础上。可能您对此并不同意,认为中国人就善于模仿,善于照搬,但传媒已经在去年完美演绎了知识产权带来的行业变革。这类变革,会发生在通讯上,发生在军工上,发生新能源汽车上,发生在医药上,发生在养老上,发生在传媒上,发生在任何高技术门槛及低政策门槛的行业上,但绝对不是互联网——因为它只是个工具。


所以,大概率的是,我们已经进入新五朵金花的时代,只不过他们是知识产权逻辑,而非如房地产同属一条产业链一样,他们没有一起爆发而已。几乎确定的是,大牛市将是再一次“新五朵金花”的行情预演——这是一种延续,一种经济背景的延续、政策目标的延续、增量资金的延续,同时也是逐步向国外成熟市场靠拢更大的延续。


同样还需要向国外成熟市场靠拢还有卖方的研究员。个人认为仅从行业分析角度上讲,2010年以后真正看的懂行业的,唯有赵晓光一人。其他人则把报告数量写到极致、把嗓门喊到极致、把服务做到极致、把刷脸刷屏刷到极致,甚至把选择性记忆选到极致——这真的是我们投资圈需要的卖方吗?


回想2010年前,有煤炭研究员几乎下完了自己公司所有的矿井;周小波的行业框架与张力扬的个股推荐谁更有价值,被人争论着;行业会议上周希增与赵志成的多空直接交锋,还需要脑补资料后才能恍然大悟。更多新理论的提出,更多新逻辑的证实,更多地新数据的挖掘,更多的新人仅通过一篇报告一战成名,而对应更多的旧个股被发掘——其实赵晓光的第一次上榜,也是在2010年。


这或者与我们还在房地产大周期中的思维有关吧,那的确是投资可挖掘的东西迅速减少,于是边角料的菜被端上台面,我们却不得不吃。而进入知识产权大周期时,由于行业更加分散,上市公司更加多元,机构资金更加大型,公司要求散户更加理性,卖方与投顾、资管一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才是王道。


行业机会再多,但确定的是煤炭和钢铁已经不在知识产权的范围内了。最后谨以此文,向这深入研究这两个行业的研究员们略表敬意吧。请允许笔者给他们冠上不同外号,煤炭四杰:王野、龚云华、卢平、李俊松;钢铁四侠:郑东、周希增、赵志成、笃慧。虽然都是糙汉,却都正好与四个美女对应。


最后一章写多了,就此结束吧。观点,如上。

来源:扑克投资家由期乐会(ID:qlhclub)编辑;感谢作者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