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监会发布,2017年1月9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防控金融风险的总体部署,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要求,通报了当前交易场所的情况和问题,研究讨论了进一步规范地方交易场所的政策措施。会议对下一阶段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做出动员和部署。

  会议认为,国务院对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2012年1月批准成立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就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使得滥设各类交易场所和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近一个时期,部分交易场所违规行为死灰复燃,而且违法违规手法花样百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依然较大。抓紧清理处置各类交易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会议指出,一些交易场所公然违反国务院38号、37号文件规定开展连续集中竞价交易,诱导大量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参与投资;部分贵金属、原油类商品交易场所开展分散式柜台交易涉嫌非法期货活动;部分邮币卡类交易场所开展现货发售模式涉嫌市场价格操纵;一些交易场所会员、代理商等机构涉嫌欺诈误导投资者;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微盘”交易涉嫌聚众赌博。此外,部分地区盲目重复批设交易场所导致过多过滥,少数省市抢跑设立票据交易场所,部分股权交易场所违规上线私募债产生兑付风险。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国务院文件规定,有的甚至构成严重违法行为,侵害广大投资人利益,带来大量的信访投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亟需予以清理整治。

  会议明确,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单位,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眼大局、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的要求,深入开展一次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用半年时间集中整治,切实解决交易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会议建议,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继续认真落实国发〔2011〕38号文件规定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和改进监管,重视风险防控,对已经暴露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必须下决心尽早尽快处置,坚决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会议要求,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行动,全力支持和指导省级人民政府将部际联席会议确定的清理整顿工作“回头看”各项整治措施和政策要求认真落实到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这条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由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持。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联络员,各省级人民政府金融工作部门负责人共计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延伸阅读:

骗局眼花缭乱,为什么现货交易就是没人监管

大家经常说的微盘,来自于现货交易所,是传统PC端现货对赌交易的衍生品,在剥离局部功能只留下核心功能后,极大地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客户参与程度。


上月,微信支付公告称,禁止接入现货交易-微盘微交易、期货交易-二元期权等的经营类目。此举在微盘行业掀起了波澜,许多微盘公众号都不再能够通过微信支付打入资金。这说明行业的自律监管已经触及到现货交易的最新变种。


12月18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第六次会员大会讲话称,全国各地商品现货交易机构相当部分存在违规变相隐蔽开期货交易,新华(大庆)商品交易所搞了三年多赚了几十亿元,期货公司竟然没有举报。今后被查处违规交易的当地,期货公司会员当年评价要减分,要多交会员费。这番讲话受到业内广泛讨论,究竟是谁的职责?谁的交易所?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形形色色的交易所,大多上线所谓现货白银、现货原油等交易品种。他们虽然不具有经营期货交易的资质,但是采取类似期货的交易模式,甚至还更加“创新”。他们的交易普遍都具有T+0、高杠杆、强制平仓、买多卖空双向交易、当日无负债结算等的特征。


表面上声称为实体经济服务,探索大宗商品定价机制,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此类交易平台都是简单地引入境外价格,然后招募会员公司,发展下线,吸引客户进行对赌交易,造成投资者巨大损失。


针对场外交易所存在的违法违规和金融风险问题,早在2011年全国就已经进行过清理整顿。由证监会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负责统协违法证券期货交易的清理工作,同时督导建立对各类交易场所和产品的管理制度。


回顾交易所监管历程,近年来各个部门陆续出台各种文件,尽管如此,全国此类交易平台总数和交易总量不仅没有减少,还在逐年持续增加。


2011年,国务院发布《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要求除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37号文),要求各省级政府制定监管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各类交易场所统计监测、违规处理、风险处置等工作。


2013年12月,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商品现货市场非法期货交易活动认定有关工作的通知》(111号文)。文件指出,商品现货市场组织交易活动构成非法组织期货交易的,构成《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擅自从事期货业务”。


证监会、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禁止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对本地区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责令停止交易、限期整改,甚至予以取缔或关闭。


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一家交易平台暂停后,其他地区又成立了数家同类交易所。而经过了部级联席会议验收的交易平台,也以此作为合法出身证明,继续从事非法期货交易。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第一财经日报》,38号文件出台后,新增交易平台数量反而比之前要多得多。目前,监管的原则是“谁的孩子谁抱”,各省级地方政府是省内交易平台清理整顿的监管主体,职责通常落在地方金融办。


他指出,这些场外市场在国家层面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也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各地方金融办作为实际监管机构,既没有监管能力又缺乏监管手段。这类场外市场实际上处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在国家部委层面,没有部门愿意承担监管责任。今年2月,证监会《打非清整问答》指出,场外交易场所由省级政府负责日常监管,不属于证监会的监管范畴,部级联席会议只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今年7月,商务部表示,尚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


现货平台与当地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是阻碍监管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地方交易所是本地的纳税大户,是地方政府比拼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不仅如此,许多地方交易所的股东中都有国有企业的身影,使得地方政府进行选择性监管,即使投资者发现上当受骗,也面临投诉无门的困境。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