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中国每年的年度GDP数据都要来的比别国早那么一些,今年也不例外,并且今年的数据比起往年意义更加重大。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此外,中国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预期6.9%;环比增长1.6%,不及预期和前值的1.8%。

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经济面临深化改革的重任;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数据基本达成去年年初政府设定的年度GDP"7%左右"的目标。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称,预计中国资金外流规模仍大,春节前央行降准对冲可期。一季度经济仍有较大下行风险,央行有必要维持低利率宽松环境,以稳定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并降低风险溢价。

段子手评论:

1、6.9%这个数据很完美,既能说明经济在转型,跌破了7%,但跌幅很小,又完全在控制之内。这个数据和女孩子说你是我第二个男朋友一样经典,因为第一个你也不信,数据也不支持,第三个第四个你可能不开心,就第二个最好。

2、放心,我们的GDP就会每年保持7%增长,偏差不会超过0.5%。

3、去年7%左右,今年6.5左右,明年6%左右,后年5.5左右。到2020年会不会赶上欧美的2%左右,但那是,我们会说向发达国家看齐,尽管质量不行,含量不行,但数量是接轨了。

4、捅鸡局的数据……你这是少报0.1,怕大家骄傲吗……

5、统计局辛苦了。

6、麻烦以后少来唯GDP论居民消费水平、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量 通货膨胀率才是应该关注的东西 你就算今年GDP跌了,只要CPI降了才是让社会得实惠的东西 用高CPI高物价货币贬值支撑的GDP有实际意义?

7、别闹了,就今年各行各业这股子萎劲儿,6.9统计局很努力了,不要讲它,我心疼。

8、6.9的水分有多少?我可以保证小数点是真的。

十大看点读懂统计局报告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

二、工业升级态势明显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制造业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

四、市场销售较快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

五、进出口同比下降

全年进出口总额245849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357亿元,下降1.8%;进口104492亿元,下降13.2%。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

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M1)余额40.10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2万亿元,增长4.9%。

十、人口就业总体稳定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两张图看懂2015中国经济数据

图为中国1992-2014年的年度GDP增速变化

关于这个数据,有说头了

6.9%,完美。

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表示,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受股市波动和房地产市场影响,6.9%是一个不低的速度,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约束、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的表现。

6.9%,能完成不容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系主任曹和平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虽然外贸形势严峻,但物价保持低位,就业目标也提前完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年增长目标基本完成实属不易。

6.9%,中美之间差一个德国+英国。

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5年德国和英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92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而根据世界银行的预计,2015年美国GDP同比增速为2.7%,因此2015年美国经济总量大约为17.87万亿美元。

以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计算,2015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以201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美国相当于中国的1.7倍,中美之间经济规模差了一个德国加一个英国。

进入6时代后 底部在哪?

李克强总理早先谈及GDP增速“破7”时曾强调:“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近期中央提出的习近平去年11月初在定调未来五年经济增速时称,在处理“化解产能过剩”等艰巨任务中,允许一定程度的经济放缓,但无论如何不能威胁“到2020年经济增速不低于6.5%”的目标。

展望未来,民生宏观认为:房地产人口老龄化同时库存高企,制造业面临去产能且“锈带”重生需时间,出口尚未企稳叠加汇率波动喜忧参半,基建是唯一的依靠但是也是托而不举,金融业的繁荣不可持续,房地产销售已经回落,下台阶几成定局,预计2016GDP增长6.5-6.6%。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早先表示,经济增速还要往下降,直到过剩产能基本出清才是底部:

目前,工业还没有调整到位,产能过剩的问题没解决;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的调整也还没到位。所以现在投资就剩下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已稳住,但出口已基本成定局了,所以,制造业、房地产、工业的增速可能还会往下走,经济增速还要往下降。

至于经济下行持续到什么时候,大家普遍感觉,产能过剩基本出清掉了,可能就到底部了。

【管清友:经济难言见底 2016年应降低收益预期】

2015年四季度GDP增长6.8%,全年6.9%,25年来第一次低于7%,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全线放缓,投资10.1%,出口-2.8%,房地产去库存、制造业去产能和外部再平衡完成之前,经济难言见底。2016年,货币财政对冲托底,供给侧改革落地推进,市场风险释放,无风险利率下行,大类资产重估,降低收益预期。

2015年数据体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需求端调整明显,二是结构改善有被动原因,三是民间投资趋于谨慎。

一,需求端调整主要体现在投资增速下降和出口增速下降。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0%,勉强维持在两位数,为经济调整后投资增速最低一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0%,实际增长2.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4%。房屋新开工面积比上年下降14.0%。

而早先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出口同比下降1.4%,连续第六个月同比下降,全年出口下降2.8%,而2014年,则是上升6.1%。投资和出口下降,是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消费占比增长具有两面性。

在GDP构成中,消费已经超过投资占比,并且已经超过半数以上。可以认为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但消费占比增长也是投资增速下降的反映,并非消费主动超车。实际数据是,消费比上年名义增长10.7%,实际增长10.6%,也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

三是民间投资趋于谨慎,增速下降。

本届政府上台后,即推行简政放权、鼓励创业创新政策,但由于经济预期改变,民间小型创业热情高涨,但大规模投资趋于谨慎。从投资构成看,尽管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4.2%,但名义增速仅为10.1%,低于国有资本增速,民间资本对政策反应相对消极。

在经济继续下行过程中,工业增加值有所变化。2015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比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1%。这似乎预示经济出现好转迹象。

由于经济尚未见底,未来宏观政策依然会在需求侧保持一定刺激政策。从中央政策看,虽然强调供给侧改革,但由于要确保十三五经济总量翻番任务,仅仅靠改善供给侧是不够的,因为增加总供给的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从而实现总量增长。

2016年宏观政策着眼点,在去产能、去杠杆、减成本过程中,还会适当增加需求侧管理。笔者(刘杉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一,适度扩大财政赤字。

在财政收入下降背景下,增加债务依然是有效办法。中央政府通过发债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实际达到两方面效果,既增加了需求,也为改善供给提供了基础设施,同时为去产能和去杠杆提供政府补贴。可以说,一方面企业和地方政府要去杠杆,但中央政府要适度加杠杆。

二,强硬去产能不如釜底抽薪。

政府强调市场出清表明政策决心,但实践过程中仍需稳步进行,因为过度去产能很可能导致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因此,强硬去产能不如釜底抽薪,即一方面减少地方负债,为“僵尸企业”断血,另一方面要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实现去产能目的。

三,货币政策仍需宽松。

2016年初,人民币出现大幅度贬值现象,其中有国际投机原因,但主要是经济下行导致的市场预期发生了改变,在经济总量巨大和产能过剩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人民币汇率必然存在长期贬值趋势。汇率适度调整不是坏事,但资本外流也会导致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央行应该在春节前实行降息降准,以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

2016年是经济寻底过程,这个过程会延续相当时间,但宏观政策不会任由经济自由落体,而是在确保结构调整任务进行过程中,实现总需求的稳定增长,毕竟维持6.5%以上的增长率,是一个铁定的政治目标。(作者: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