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人类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黑暗中互相征伐的战争史。所谓和平与安宁的时代,不过是为了迎来更大的杀戮与死亡降临的过渡喘息时期。“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托尔斯泰)。”


到底什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兵者,诡道也”。战场风云激荡,瞬息万变,事后看来,那些决定甚至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战役,其最后的胜负结果,却似乎更多是由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大部分时间处于相互博弈状态,行情瞬息即变的证券市场神似,人类历史战争中的诸多经验教训,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回答如下问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投资成败?——这就是格隆撰写这个系列的原因。


题记:倘若阿拉伯人赢得了这场战争(图尔战役),那么我们今天在巴黎和伦敦看到的,会是那些清真寺,而不是这些大教堂。我们在牛津和其他学术中心听到的,会是《古兰经》,而不是《圣经》的讲解——《欧洲史》


发生在公元732年高卢的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图尔战役,是一场决定整个人类西方文明命运的决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后,惨败而归的阿拉伯人从此再也没有能力对西方文明发动入侵。这直接保证了西方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这场胜利,也就不可能有后世以古希腊文明为核心的改变世界命运的文艺复兴运动。

但非常有讽刺意义的是,阿拉伯人这场战役的失败,不是输在战斗力上,而是输在自己的贪婪上。


公元8世纪前后,地球上同时并存两个强大的帝国,一个是由盛转衰的唐王朝,另一个就是阿拉伯帝国。如果我们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来看,任何一个中世纪历史的叙述者都必须承认,这个时间段毫无疑问更多是阿拉伯人的时代——整个欧、亚、非都驰骋着“一手持《古兰经》,一手持宝剑”的阿拉伯骑兵。


我们回溯到公元7世纪30年代。穆罕默德在八年的征战之后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空前壮大。随后,在安拉之名下团结起来的阿拉伯人,高举圣战的旗帜跨出半岛。向东,灭亡了已近垂暮之年的波斯帝国;北面,把拜占庭帝国逼迫得高筑城楼,足不出户;西面,阿拉伯的战士长驱直入埃及,征服了整个北非。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在陆续征服亚、非两大洲的大片领土后,大马士革的哈里发把消灭拜占庭,征服整个基督教世界确定为战略目标,他们把扩张的目光投向了欧洲,尤其是对当时西方文明硕果仅存的一块土地: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更是达到梦寐以求的地步。


但由于实在是无力对抗东罗马帝国强大的海军,因此,阿拉伯王朝的统治者改变战略,采取从陆地上经由北非,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从背后合围君士坦丁堡的绕道方案。


于是,公元711年,阿拉伯6万远征军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阿拉伯军队的主力是北非的摩尔人,属于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装备着标枪与刀剑,几乎没有人着铠甲,整个军队基本全部由轻骑兵组成。他们行动迅速,机动性极强,因而有着巨大的威慑力与攻击力。尤其是阿拉伯人征战过程中掠夺的的财物,除了宗教先知与步兵各得五分之一外,剩余五分之三全部归骑兵,这种战争财更激发了士兵强大的战斗欲望,阿拉伯轻骑兵几乎所向披靡,如飓风一般席卷西欧


他们轻松灭亡了西哥特王国,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随后准备经高卢进入意大利,征服罗马城后,合围君士坦丁堡。这是欧洲自公元452年匈奴人入侵后再次遭到的最严重的威胁!整个西方世界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但阿拉伯人继续前进的路上,必须面对西欧高卢地区地区正在崛起的,由蛮族日尔曼法兰克人建立的国家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军队此时已做了改装:无论少量的骑兵还是步兵主力,几乎全部重装铠甲。这种重装让他们的速度与机动性很差,但却有极强的防守能力与阵地战能力。




与大的文明相比,多数蛮族在历史上都或多或少有所建树,但最终都如流星般划过。但法兰克人成功且漂亮地抓住和利用了图尔战役这次“大牛市”,并从此左右了欧洲一千年的历史


战争初期,法兰克军队统帅查理·马特采取完全不抵抗策略,而是放任阿拉伯人抢掠。等阿拉伯人所有的骡子马匹都载满了财物辎重,整个队伍由轻资产变成了重资产(格隆语),机动性大为丧失时,查理·马特统帅的一万五千名法兰克重装军队才大摇大摆出现在了六万穆斯林军队面前。


大吃一惊的阿拉伯统帅拉赫曼头脑还算清醒,果断命令自己的士兵放弃战利品,以发挥轻骑兵的机动性优势,而这也是他们连连获胜的秘诀

阿拉伯士兵早被贪婪冲昏了头脑,没有一个士兵服从命令——这是阿拉伯人犯的第一个大错


无奈之下,拉赫曼唯有组织军队发动攻击,试图以自己军队的冲击力解决问题。根据双方军队的特点,法兰克统帅查理·马特定下了防守反击的总体战术,针对阿拉伯轻骑兵猛烈但欠缺持久力的冲击,法兰克军队用少数重装骑兵进行牵制和骚扰,主力重装步兵则依地形,用护盾和5米的长矛排成密集的空心方阵,守住交通要道防止阵列被突破。


本来对付法兰克人坚固的重装步兵长矛、盾牌方阵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轻骑兵的机动性和速度优势,在足够的距离用弓箭在马上向对手射击以求尽可能的杀伤、破坏对方防线。可问题是,阿拉伯骑兵与东亚游牧民族骑兵的最大不同,就是他们并不善于骑射。阿拉伯人习惯的是以快速突击方式用马刀、长矛和对方近身肉搏,而这对有重甲盾牌防御的法兰克军队基本不起作用,而坚守阵地的法兰克人却可以用远程希腊弩炮远距离尽情杀戮。


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付出巨大代价仍然无效后,经验丰富的拉赫曼意识到不可能取胜,于是命令自己的军队撤退——这对于来去如风的阿拉伯军队来说是件很轻松的事情,装备笨重的法兰克人基本只有目送的份


但不管统帅拉赫曼如何强令,他的士兵就是不肯丢弃部分,甚至任何一件笨重的战利品轻装撤退——这是阿拉伯人在这场战争中犯下的第二个大错误。无奈的拉赫曼只能不断派出一些部队去殿后,以保证主力慢悠悠的撤退。但这些殿后部队不断被后面追赶的法兰克军队有组织的消灭。这样蜗牛一样的撤退与对峙过程整整持续了7,阿拉伯人终于意识到了风险,打算全线战略撤退。


但面对堆积如山,还未运出战区的战利品,他们再次进退两难。贪婪和侥幸心理让阿拉伯人犯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错误:他们决定停下来,接受全面会战!


阵地硬碰硬会战的结果可想而知,尤其是当法兰克人的一支部队从后面出其不意劫了阿拉伯人留在营地的财物后,阿拉伯人彻底崩溃,阿拉伯远征军全线崩溃,数万人战死,统帅阿卜德.拉赫曼死于乱军之中。


阿拉伯人一错再错,任由贪婪蒙蔽自己的判断力,以己之短,攻彼所长,把一场收获满满,几乎不可能失败的战役,硬生生最后变成了自己的坟墓


这场战争,与2015A股大牛市的大起大落是不是如出一辙?


多少人曾经在2015年的牛市上升阶段被胜利冲昏头脑,志得意满,甚至膨胀到自封股神,在5000点还嘲笑那些提醒泡沫的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不断提醒有泡沫,另一种人则愉悦地在泡沫中游泳。前一种人越来越聪明,而后一种人则越来越有钱”。


这种人当然不会越来越有钱,阿拉伯人在1200年前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这场战役最经典的收尾是:第二天清晨,副手欧多向统帅查理·马特提出要领兵追击溃逃的阿拉伯人。查理·马特当即拒绝了他的要求见好就收。重装骑兵去追击身上已经没有任何财物负担的轻装阿拉伯骑兵,极可能是送死。


这次查理·马特又对了:他如同一个牛市高点落袋为安的精明投资者,顺利保住了整个牛市的战果,他的子孙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强大的加洛林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




这个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了近代的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大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统治了整个欧洲近一千年,直到1806年被拿破仑所灭。


但这有何妨?世上有几个人的牛市战果能延续千年的呢?


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查理·马特最明确告诉了我们:一个人,一辈子,有一次牛市,有一次落袋为安的牛市,就足够了。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