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港股那点事,期乐会(ID:qlhclub)已获得转载授权 作者:格隆
序:人类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黑暗中互相征伐的战争史。所谓和平与安宁的时代,不过是为了迎来更大的杀戮与死亡降临的过渡喘息时期。“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托尔斯泰)。”
“兵者,诡道也”。到底什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战场风云激荡,瞬息万变,事后看来,那些决定甚至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战役,其最后的胜负结果,却似乎更多是由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大部分时间处于相互博弈状态,行情瞬息即变的证券市场神似。人类历史战争中的诸多经验教训,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回答如下问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投资成败?——这就是格隆在假期撰写并分享这个系列的原因。
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二战中,日本是哪一天战败的?
不是1945年8月14日天皇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那天,也不是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扔原子弹的那天,而是早在2年前的1942年6月5日中途岛海战失败那天。从那天开始,日本基本丧失了太平洋上的制空权与制海权,最终的结局其实只有一条垂死挣扎的路了。
中途岛海战的前半年(1941年12月7日),日本通过偷袭珍珠港,几乎敲掉了美国整个太平洋舰队。因此中途岛海战是强大的日本海军几乎没有可能失败的一场战争。
但,这正如投资,只要尚未结束,只要你还呆在市场里,任何事情都是会发生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每一个在投资市场不亏损活下来的人的唯一秘诀。
当美国企业号航母上的37架俯冲轰炸机钻出云层向着日本赤城号航母直冲而下时,狂妄自大的日本人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的五分钟内发生的事情,则改变了全世界之后上百年的历史。
既不知己也不知彼,骄兵远征——日本人的第一个大错
中途岛距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日本将直接威胁美国本土。日本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就逼迫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迅速结束与美国的战争。
1942年5月29号,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4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 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21艘潜艇,加上辅助舰,多达350艘,战无不胜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大帅山本五十六的率领下,从濑户内海出发。联合舰队的阵容比半年前攻打珍珠港还强大,这一次出动消耗的燃油,相当于以前和平时期日本海军一年消耗的燃油,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海军史上最庞大的舰队出动,目标只为了夏威夷西北2100公里处,才4.7平方公里,面积还没有联合舰队所有船加起来的甲板大的一个名为中途岛的珊瑚小岛。
在日本人看来,这只是一次远途旅行。因此全军上下狂妄自大,作战计划制定仓促,漏洞百出,保密工作差到连军港附近的理发师都知道舰队要去北方打大仗,更不用说在珍珠港的1010码头旧行政大楼的地下室里,专门破译日本海军的加密电报的两个鬼怪海军中校了:他们一个是留着爆炸头的萨福德,因为说话速度跟不上思考速度,常结结巴巴,但他是一个数学天才。另一个是罗奇福德,经常身着睡衣,夹脚拖,对等级和官僚体系毫不耐烦,但记忆力超人。正是记忆力非凡的罗彻福特从浩如烟海的电文中记起1942年初的一份日军电报,令美军在5月初就确认日本将要攻击的“AF”,就是中途岛。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将手中所有能动的军舰(是能动的,不是能用的),一股脑全派到中途岛,以逸待劳,静候日本舰队:仅剩的两艘航母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加上其它20多艘舰艇,以及在上个月珊瑚海战中被打得稀烂,本来需要修三个月,只仓促抢修三天,勉强能航行的第三艘航母约克城号——它驶出珍珠港时,屁股后面一直拖着一条长达几英里的浮层油膜。
但日本人并不知道这些。
骄兵远征,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这是日本人犯的第一个大错。
任何时候放弃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你都离失败不远了。战争如此,投资亦如此。
日本联合舰队之所以没把这次作战太当一回事,是因为日军参谋们自始至终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只剩下两艘能出动的航母:企业号及大黄蜂号。
日本联合舰队的攻击执行者南云中将本来可以有六到七艘航母的压倒性优势,但因为日军的航母在5月上旬的珊瑚海海战中,一死一伤。伤的那艘叫翔鹤号,伤势虽并不是很严重,但预估也要3个月的修理才能重上战场。还有一艘新造的航母叫瑞鹤号,船没事,但因为在珊瑚海海战中损失了40%的飞行员,因此也在家歇着,没带出来。
日军参谋们普遍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后还剩下的两艘能出动的航母,从中途岛2100公里外的珍珠港,赶到中途岛差不多要两天,赶到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正好一举歼灭。为了保险,在南云的舰队到达中途岛的前4天,6月1号就已经有11艘日军潜艇,在珍珠港和中途岛之间,布好了两道封锁线,航母一出来,就算干不沉它,也能通知联合舰队。
大日本海军军威赫赫,大家普遍认为,4:2,一倍的优势,4艘航母足以干翻美国人!
正是这种强烈的优势意识下,日本将另外2艘能用的航母用于了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只能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母: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航速高达50公里/每小时,满载排水69988顿,比当时日本人任何一艘航母都大很多,我国的辽宁号航母满载排水67500吨。大和号的9门主炮口径460毫米,一颗炮弹1.5顿重,一炮能打40公里,就算是美国的航空母舰,挨上一炮也玩完。)虽然也跟随出征,但却莫名其妙的埋伏在航母三百海里之外:他们在等拿下中途岛后,以逸待劳,歼灭来援的美国海军主力舰队。同时为了保密而保持了无线电缄默——这等于是摆设。
但他们大幅低估了美国人的修复能力与下赌注的决心。
尼米兹上将把手上仅剩的两艘航母加上其它20多艘舰艇,组成第16特遣舰队,在5月28号就出港驶向中途岛,以回避日本潜艇6月1号开始对珍珠港的封锁。最奇迹的是,在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几乎被打残了,预计要修3个月,但只修了68个小时,也就是勉强能开动的航母约克城号,也在两艘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的护卫下,满载72架飞机上了战场——尼米茨深知这将是一场空战,他必须让每一艘航母甲板、每一架飞机都发挥作用。
实力对比从4:2,变成了4:3。
更重要的是,因为美军更清楚的认识到舰载机的战损率(出动一次,三分之一就没了),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出征时恨不能把甲板上全部堆满飞机。反观日本,毕竟穷,他们航母舰载机数量一般只有美国的50-60%,这样一来,中途岛对战的美日航母舰载机,数量差不多一样。美国舰载机有233架,加上中途岛上的115架陆基飞机,共有348架,日本有舰载机325架。美国比日本还多了23架。
事后来看,整个中途岛海战,一厢情愿的日本人一直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人完全按照日本人意志行事的基点上:美国人只能派两艘航母,南云的航母舰队对中途岛发起进攻前不会被发现。完全没有估计到如果美军预先知道日军企图,倾全力对付他们怎么办。而对美国人而言,尽管实力不足,但却自始至终知道对手底牌:所以,没有退路的美国人比日本人更孤注一掷。
这很像巴菲特、索罗斯都强调的那一点:在有确定把握的机会时,下重注!
日本人之所以要大动干戈拿下中途岛,一个是为确保日本本土不再受美国的空袭威胁(美军在1942年4月18号,派遣16架B-25轰炸机长距离跋涉,轰炸了东京),二是引诱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残余,一网打尽。
这两个目标,实现任何一个,都足够诱人。
原来日本陆军是不愿意按照海军制定的计划去打中途岛的,觉得劳师远征,补给线太长,占领了也守不住,但拗不过上面两个目标的诱惑力,也只好同意。
问题在于:占领中途岛,和歼灭美军舰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而且打法也完全不一样。“中途岛作战计划”是一个双头怪物。有时候,坏事就坏在什么都想要上。
这很类似做投资,在确定保本的绝对收益目标后,同时再确定一个跑赢指数的相对收益目标。任何一个目标实现了,貌似都不错。但如果你试图同时实现,你会发现自己迅速陷入左右互搏的境地,最终一个目标也达不到。
战后很多人批评南云中将的混乱指挥:频繁将轰炸机与鱼雷机从机舱换上换下,频繁将炸弹和鱼雷换来换去——但如果你同时有两项完全不同地点任务,你也会这样的。
6月4号,南云的舰队不出美国所料,到达中途岛,开始攻击。早有准备的中途岛美军则全力反击。
攻击开始前,为了例行公事,南云还是派出了7架侦察机做300海里以内的搜索,其中有一架利根号侦查飞机,起飞的时候因为弹射器有点故障,拖延了30分钟才起飞。尽管日军在电子技术方面落后美国至少两年(这次中途岛海战,日军没有一艘船装备雷达,美军所有舰艇都有雷达),但优势意识浓厚的南云对延迟起飞并不太在意,因为日本海军相信美军舰艇还在2100公里以外的珍珠港。
这30分钟的延迟是致命的。
拖延了30分钟才起飞的利根号侦查机飞了200海里后,终于发现了美军埋伏的舰队。他发回信息:“我看到了十条显然属于敌方的舰只,五艘巡洋舰,五艘驱逐舰”!
它要是早飞30分钟,南云中将就不会这么被动了。由于一直无法确认美军的航母编队是否在附近,南云不断命令手下给舰载机换炸弹,换鱼雷,换炸弹,换鱼雷……因为他刚下令所有飞机,把对付舰队的鱼雷换成了对付海岛的炸弹。而在利根号之后报告看到美军航母后,优柔寡断的南云犯了第二个错误:他没有采纳苍龙号与飞龙号两艘航母司令官山口多闻少将的建议——立即投入攻击机群,不顾一切,攻击美军航母。
因为护航战斗机还没准备好,而南云刚看到了没有战斗机护航的美军轰炸机的惨状——被日本零式战斗机老鹰捉小鸡一样干掉。
机会稍纵即逝,战争与投资一模一样:关键时候,无论是攻击(出手)还是撤退(止损),最忌优柔寡断。
南云的对手与其完全风格迥异——从攻击的果决上而言,南云输得并不冤。
中途岛大海战,美军的战役指挥官是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少将。斯普鲁恩斯一点也没有魅力,冷漠,沉默,从心底里讨厌抛头露面,常常独自在甲板上溜达思考一个小时,被称为沉默的提督。但就是他,赢得了中途岛,马里亚纳历次海战的胜利,战后被称为海军上将中的海军上将,当时的美国海军参谋长欧内斯特.金发表人事命令如是说:“在美国海军将级军官中,斯普鲁恩斯的心智能力超过所有的人。”。
他的敌人对他的评价是“意志坚强,考虑问题条理分明,脑子从不忽冷忽热,情绪从不忽高忽低。”
以上这些素质,是否也是一个优秀投资者天然应该具备的素质?
彼时尚名不见经传的少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在中途岛海战的时候,做了三个历史性的决断,让他成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海军将领之一。美利坚合众国的幸运之处是,1942年6月4日决定国运的这场海战中,指挥权在斯普鲁恩斯手上。
当斯普鲁恩斯早晨七点,得知刚刚发现了一架日本侦查飞机(就是那架延迟半小时起飞的利根号侦察机),自身行踪暴露后,他做了第一个赌博式的决断:命令大黄蜂和企业号上所有飞机一秒钟不要耽误,立即,马上,超远距离起飞(距离南云的舰队至少还有150英里),目标日军航母。航母的战法是所有的飞机都起飞后,飞机按照相同种类组队,互相配合,联合向对手发起攻击。这就意味着最先起飞的飞机,要在上空盘旋好一会儿等战友的飞机。这样的话,燃油根本不够。斯普鲁恩斯抛弃了联合战斗的战法,让各支飞行中队各干各的,分头进发:
1、全部飞机(如果这时有日机来犯他是没有战斗机护航的);
2、150英里(有半数飞机耗尽汽油掉进了海里没能飞回来);
3、分头进发(不同机种完全没有配合与掩护);
这个决策无疑是个巨大的赌注,连“有计划的冒险”都算不上。战争初期的战果也证明这个决策其实非常糟糕。
尽管突然出现的美军鱼雷轰炸机让日本舰队大吃一惊且手忙脚乱,但有惊无险,战斗是一边倒的屠杀。没有战斗机编队护航的美军轰炸机,被日本先进的零式战斗机迅速剿灭。美军三个鱼雷轰炸机中队,41架飞机,最后只剩下6架飞机。82名飞行员,只生还了14个人。他们扔下了9发鱼雷,全部没有命中敌舰。
但这让日军的四艘航母总是在迂回前进躲避水雷,没有机会掉过头,可以迎着风弹射飞机。而且,所有南云舰队的零战护航飞机,都在低空飞行,因为鱼雷轰炸机飞得很低,要干掉他们,零战只能贴着水面在飞,整个天空,没有一架飞机在护航,也没有高射炮火,因为整个日军舰队的注意力,都在屠杀那些鱼雷轰炸机。
此时,由克拉伦斯·麦克拉斯基少校率领,从企业号上起飞的37架俯冲轰炸机鱼贯而下,等日军看到敌机并惊呼的时候,美军俯冲轰炸机已经开始投弹,赤城号和加贺号顿时火光冲天,赤城号中了两颗炸弹,加贺号中了四颗炸弹,平常的一颗炸弹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但现在甲板上布满了灌满油的飞机,还有鱼雷、炸弹、输油管,一点就着,燃烧的燃油流到甲板下面,又引发了下面的弹药爆炸。
与此同时,约克城号上起飞的17架俯冲轰炸机飞机也赶到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两条直冲云霄的烟柱,现在没有着火的还有苍龙号、飞龙号,他们扑向了苍龙号,袭击其他战列舰的中队则纷纷对尚未起火的最后一艘航母飞龙号补刀。最终战果,美军损失一艘航母,但日本四艘航母全部报废沉没。
此时的美军司令斯普鲁恩斯做出了第二个历史性决断:今晚不打了,先撤出战场,天亮了再打。然后他去睡觉了,多年以后他说,“睡眠不足,头脑就会糊涂,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我得把觉睡好。”
而此时暗中埋伏的山本五十六正希望美军追上来,这样就能来一场夜战了,凭借大和号460毫米口径的大炮,就等待装甲薄弱的美军航母一头撞上来。
斯普鲁恩斯撤出战场的决断再简单也没有了,却是智慧的结晶,而且举足轻重,影响了世界大局。彼时美军官兵都杀红了眼,士气正高。但斯普鲁恩斯一改战争初期的豪赌,为了确保胜利,不愿意尝试任何冒险,以确保当日的胜利果实。
可以下重注豪赌,也可不愿冒丝毫风险。该赌时赌,该收时收,这种进退拿捏,正是博弈投资中最核心的能力与素质。
两天后,斯普鲁恩斯少将下了第三个决断:穷寇不追,结束战斗!
山本五十六夜战企图落空后,撤退的时候安排了拖刀计,想把美军引入日本威克岛基地的空中势力圈,但希望又落空了。
这个决断更不容易下,这相当于在A股6月的5177点的时候抛售所有股票,落袋为安。殊不知,有多少人在A股五千点时得意忘形,看高一万点,并自得意满享受“泡沫中游泳”的快感,但最终财富怎么来,怎么去
斯普鲁恩斯少将这个决定,确保了中途岛战役的完胜。
而这次完胜的战果,能确保在太平洋对日本制空能力及运输能力的绞杀,从而为下一次大战的胜利奠定确定的基础。
这如同在牛市,你的任务不是纠斗,而是将战果落袋为安,然后保存实力,静候下一波牛市。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