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专栏-刘大
承蒙“期乐会”李总组织的线下活动,我也拿到一张参加拉里·威廉姆斯先生在北京讲座的入场券,感到很幸运!
演讲时间很短,他不可能讲的很细致,“我不可能在1.5小时内教会你做交易,但是可以说一下自己做交易的思路”。拉里先生将自己的主要交易思路做了一个浓缩。
我对拉里先生的态度,首先肯定是尊敬,毕竟这位叱咤风云的老人曾经一年内把1万变成110万,这个世界级期大赛的傲人成绩至今无人能破。他的女儿也取得过类似成绩,他的学生们很多都得到过期货交易比赛的优胜名次。
即便不说这些,他做交易60年了,老江湖了,就不说别的,光这一点也够了不起了。我对他了解不多,理解比较浅,平时也不会去念叨他,或者思考他的话。总之,我就好像一个乡下人进城去看看大鼻子老外,“哎呦,见到真人了”,大约是这样的态度,呵呵。
开篇后拉里先生先生介绍了自己,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学生和家人等等。然后说,成功的交易员有几个特质,我觉得这个可以说说:
1、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你所交易的并不是市场,而是你的性格。
2、他们都不是自信心爆棚的人,都是很谦卑的,他认识一个全球最富裕的50人之一,有天去画廊参观,人家告诉他,画廊今天被承包了,5点以后专门面向承包者开放,那人就离开了,5点后再进来——他就的承包者。拉里的邻居管理几十亿美金,拉里邀请他做一些交易讲座,他却自称不能胜任。
3、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
4、他们的焦虑感比较低,不会轻易出现情绪失控。
5、他们不会为了刺激感而交易。
6、他们都是勇敢的风险承担者。
7、他们都可以在压力下保持平静。
8、他们都有自己做交易的时间框架。
9、他们都有符合现实的回报预期。
拉里先生很多产,写过很多书,我就看过几本,首先肯定是《短线交易秘诀》,在2008年的时候看的,当时刚学习交易不久,限于能力看不了很细,很深,浮光掠影吧,记得书里很多很多的数据测试图标,觉得眼花缭乱的。当时就感觉他比较偏重统计。
这本书里谈到技术的部分我全都忘记了,毕竟我也不是做短线的。只记得他有句话是这样说:小区间带来大区间,大区间带来小区间。也就是说,波动性会不断地放大、收敛、放大、收敛,循环往复。这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
然后我觉得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谈资金管理那一章,我是在那里看到资金管理的概念,然后去专门找相关的资料来学习的。再是他摘取了一些自己出版的交易通讯中一些经典内容,谈了交易员的一些心理状态,比如用“一个不能开枪的狙击手”来表述交易员的心理僵化状态,比如用跑马拉松比赛来比喻,说总有一个体力的临界点,你跑不动了,那就躺着,看各种人超越自己,然后呢,你也不能放弃,接受这个事实,慢慢爬起来继续跑吧,跑是为了战胜自己,而不是别人。这些表述在做交易的日子里都有体验,觉得很有共鸣。
还看过一本他写的《选股决定盈亏》,内容基本都忘记了,依稀记得在开篇时,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股票之所以在涨是因为买的人比卖的多,股票之所以在跌是因为卖的人比买的多。这个话我反思良久,事实确实如此,因为买的人多,卖的人少,买不到货,所以会提高竞价,价格就涨上去了嘛。至于为什么会买的人多,为什么更多的人想买,那个我们不关心,技术分析本质是交易者行为和心理分析。
他书中介绍了一个指标,把成交量和价格融合起来,做一个副图,通过和价格对比,看顶底背离来发现买卖点。相比现在看是很粗陋的量化模型了。
还有在我家附近某书店倒闭时淘到的一本书,红色封面,好像也是谈选股之类的。那里面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想要持续一贯买到飙涨股从而战胜股市是不可能的。在美国基金经理的业绩能超越大盘的极少(中国可能不是这样),而我做股票的初期,总是被近期的飙涨牛股所吸引,常常为不能提前把他们选入股票池而扼腕叹息,后来看了《长赢投资》之类,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就放下了这个心结。从那时候开始,在选股上基本就不爱下心血了,更偏重于研究选时,也就是具体的买卖时机。
在我理解中,我们并不追求战胜市场,而是战胜其他交易者,那么什么东西能影响战绩(收益率)呢?首先肯定是交易标的本身的波动情况,其次是买卖时机,第三是仓位。
那么很明显,我们应该尽可能强调那些自己能主动控制的因素,而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呢?那是客观情况,对所有的交易者都是一样的,是公平的。就这个东西而言,我希望它就算不能锦上添花,也不要成为影响业绩的巨大变量。而股票有接近3000只,你的选择不同,变量的影响肯定会很大。
我当年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自己感觉比身边很多人的水平要好,但是总感觉有些蠢人就是命好,闭眼挑都能买到牛股,而老子一番心血精挑细选下来,还是不如预期(总是跟当前最牛的飙涨股比,那是肯定不如预期啦)。
后来我做期货,期货的好处就是交易标的比较少,大家就是这么几个品种,就这么几个场子,都在这里玩,谁玩的好,谁的水平高,这是显而易见的。我自己感觉是更公平了,我深深地厌烦选股,而身边也认识一些股民朋友,深深地迷恋选股,每天有时间就抱着股票软件筛,好像淘金似的。我想,我的厌烦和他的迷恋,其实本质都是一种执念,并没有对错之分。就如拉里说的,交易风格适合自己就好啊。
看拉里的书,还有个印象,就是他很喜欢用叠加对比。这个思路我日后也经常用,他会叠加国债和股指、货币、持仓报告甚至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周期循环,来试图发现二者的相关性,从而发掘市场的某种规律。
这个思路总体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太过分了也不好,比如说,我相信存在某种周期循环,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但我不相信这样的循环会有一个稳定的节奏。也就是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次次之间是不稳定的,如果是,那交易就好办了。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归纳法”的思路,就是从历史数据中找规律。我觉得,这种类似的工作他做了太多了,多得有点过了。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思维模式,而这个思维模式是不全面的,起码要和“演绎法”配套才能相得益彰。
我们知道拉里先生学历并不高,虽然学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的思维模式训练,肯定是一种遗憾。虽然如此,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他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开拓的非常深远,这是令我钦佩的,但跟我的思维模式不是很对路。所以昨天他讲到各种周期的时候,我个人感觉非常乏味。
拉里先生有个儿子,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写了《交易心理优势》,这本书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也推荐了很多人阅读,我认为交易员最终成熟必然是少不了交易心理的成熟,而这种成熟的本质是人格健全、完善、和谐了。
交易的成功需要我们做好两件事,一个是认识市场,一个是认识自我,拉里先生做的这些工作可以说都是在试图认识市场,而他儿子的著作能帮我们认识自己。在这本书中,拉里为了表示对儿子的大力支持,亲自上阵,现身说法,不忌讳暴露了自己的性格缺陷,顺便也说明了他为什么无法为客户管理资金的原因。我们看完之后,一方面感谢他的坦诚,另一方面也能理解,毕竟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板。
从客观来看,拉里先生管理的资金规模和长期的业绩回报,并不是非常出众。如果非要拿他和一些管理大规模资金的基金经理相比,我感觉是不适宜的。他还是更多地作为一个活跃个人交易者,而不是职业资金管理人。
他是一个对破解交易的奥秘有着执着追求的人,他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绩,靠的是自己的天分、悟性和勤奋,60年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这条路走下来,想必在背后支持他的,一定是对交易无尽的热忱!
他在从业经历中开发了数不清的机械交易系统,但是他自己本人却是个主观交易者,呵呵,是不是很有趣。我认为他可以算是一个交易大师,更是一个交易导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他的乐趣,也是他的功绩。他有点像李小龙,称之为武术家当之无愧,虽然未必是最能打的武术运动员。
我在写作本文之初,还觉得自己跟拉里先生没有太多交集,写完了之后看看,虽然我看他书不多,但获益是非常大的,很多思路是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等近期有空,一定重新静下心来再读一次,相比会有新的体悟。这可能也是伟大老师的特质吧——如果你用心,从他身上你总能学到东西的。
延伸阅读: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