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1937)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美孚石油公司)。洛克菲勒是地球上的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美国历史上除君主外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控制了石油产业的人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为人低调,沉默寡言、神秘莫测。有人说,他一生都在各种不同角色和层层神话的掩饰下度过。但也有人评价说,“跟和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洛克菲勒的财富是最不肮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甚至把洛克菲勒作为自己唯一的崇拜对象:"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1937年去世时,洛克菲勒的财富总值估计为14亿美元,而当时的美国GDP为920亿美元。有人在2003年曾算过一笔账,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当时的美元约有2000亿,而根据2003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却只有407亿美元。

《纽约时报》这样写道:“洛克菲勒先生的财产,可能是任何一位私人美国公民凭他个人努力所可能累积的极限。”


一、父母的个性截然不同


约翰·D·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个无牌游医,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是一个虔诚的浸理会教徒。

父亲长年在外以药贩身份流浪,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父亲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母亲伊莱扎肩负起养家糊口的繁重任务,独自抚养五个子女。

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不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幼年时,他曾将自己捉到的小火鸡精心喂养,然后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1855年,由于其父的原因不能继续上学,在离高中毕业典礼只差两个月的时候离开了学校。约翰听从父亲的建议,花了40块钱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随后便加入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当了一个复式簿记员。


二、平生最大的决定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克拉克合伙成立了一家经纪行,取名叫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的第一家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

那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采油区。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洛克菲勒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藏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石油开采已经过度而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取名叫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才20出头的洛克菲勒做生意己颇为老练。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可他的老搭档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在拍卖公司产权时,两人都不肯放弃他们原来的经纪行在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直到最后克拉克哭丧着脸说:"我不再抬价了,约翰,这股权是你的了。"

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此后,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


三、托拉斯之父

现在的埃克森美孚,也曾是标准石油的一部分

与克拉克分手后,洛克菲勒紧接着就开办了他的第二家炼油厂,从此成为克里夫兰第一大炼油企业。1866年,他又组建纽约洛克菲勒公司,负责出口业务。1867年,亨利·莫里斯·费拉格勒入伙,公司改名叫洛克菲勒-安德鲁斯-费拉格勒公司。1870年,公司内部合并,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总裁,资产100万美元。

这时候,洛克菲勒放言:“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制桶业务都要归标准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是认识到“兼并价值”的一名先驱者。在商战中,他讨厌用价格战驱逐竞争者,他更愿意用现金或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与他的竞争者们做交易,买下他们的炼油厂。结果,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了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他又接管了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的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

最终的结果是,在短短的8年内,标准石油公司的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几乎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并控制了美国几条大的铁路干线。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指导下,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随后,由洛克菲勒一手发明的这种高度的垄断组织——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据了美国经济的90%。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托拉斯,英文trust的音译。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它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力,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丧失独立性。托拉斯本身是法人,由托拉斯的董事会统一经营全部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业主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股权分配利润。

托拉斯一方面可以保障投资者的优厚利润,提高投资者兴趣,刺激投资,促进业务扩充,有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会减少市场上的竞争,阻碍企业技术进步和新兴企业的发展,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

更重要的是,这种垄断企业对经济的控制令整个社会都感到了不安。

虽然标准石油公司给美国人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让汽油价格从每加仑88美分大幅下降到5美分,但它的高度垄断还是引起了包括美国国会和华尔街在内的很多人的不满。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

根据这一判决,标准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然而尽管有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媒体此前早已将洛克菲勒定性为“邪恶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垄断资本家,投资者依然热衷地追捧这些“婴儿”的股票,使得拆分后的众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来远远超过原来标准石油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从前更多了。 

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后,原俄亥俄标准石油成为了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印第安纳标准石油改名为阿莫科石油(Amoco),后来成为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Mobil),现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新泽西标准石油改名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现在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改名为雪佛龙石油(Chevron),现在是雪佛龙公司的一部分;原肯塔基标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并购,现在是雪佛龙公司的一部分。


四、惜金如命


洛克菲勒虽然聚敛了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却非常俭朴,并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女们灌输他在一贫如洗的儿时形成的价值观。他从不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父亲是个富人。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洛克菲勒从没让他们去过自己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

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着13岁的女儿对别人说:“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像不到她是怎么挣的。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她,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她。于是她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

为了节俭,同时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洛克菲勒惜金如命,16岁就花一毛钱买了个小本子记下每一笔收入和开支,他一生都把这个账本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

1864年9月8日,洛克菲勒同24岁的高中同学劳拉举行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财富,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钱,朋友让他不必客气,而他却坚持把硬币放到朋友的口袋里,郑重地说:“这可是一美元整整一年的利息啊。”


五、美国国家精神的像征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这样节俭成性的资本家,竟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截止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的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

漫步今天的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到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甚至青霉素能够普及成为一种通用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渊源。

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而约翰·D·洛克菲勒早已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在商场上,洛克菲勒雄心万丈,野心勃勃,在公司规模还不太大的时候就处心极虑地要做强做大,企图形成垄断;他在挤压、并吞对手时毫不手软。在个人生活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他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

他集虔诚和贪婪、同情心和凶残狡诈于一身;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之化身,鼓励节俭和勤劳,同时又激发贪婪的本性。

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奥尔蒙德海滩别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十大超级富豪之一,也是当今美国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


六、附:洛克菲勒家族的十条家训


1、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2、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3、借钱不是件坏事,它不会让你破产,只要你不把它看成像救生圈一样,只在危机的时候使用,而把它看成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你就可以用它来开创机会。

4、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谊,远胜于建立在友谊上的生意。往上爬的时候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5、要管理和运用金钱,你必须乐于亲自动手、亲自管理数字,不能只是空谈管理和策略。上帝表现在细节之中。

6、不靠运气活着,但靠策划发达。好的计划会左右运气,甚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影响所谓的运气。

7、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的路。

8、借口,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了成功的大门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惯于寻找借口。

9、无论是要赢得财富,还是要赢得人生,优秀的人在竞技中想的不是输了我会怎样,而是要成为胜利者我应该做什么。

10、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满了学而无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不利。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