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刘士余同志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免去肖钢同志的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职务。国务院决定,任命刘士余同志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免去肖钢同志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职务。
1958年出生的肖钢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后并入湖南大学),从1981年开始,他便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20世纪90年代广东国投事件发生后,肖钢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致力于广东省金融业重创后的修复工作,成效显著,后任中国银行董事长。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出台,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修改完善的积极促成者之一。2013年3月17日下午证监会召开了会议,会议宣布了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接郭树清任证监会主席的决定。
欺诈上市,杀无赦
在内蒙书生郭树清挂冠而去后,人们期望肖钢能拿出湖南人的彪悍与血性,好好治一下中国股市的这个不治之症?而肖钢也确实没有让世人失望。
2013年4月3日,因为证监会正式发布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案的严厉查处,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
当天下午,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连续披露了包括万福生科、青鸟华光、SST华塑、海联讯、绿大地等四家公司被立案调查及后续处罚执行的最新进展。其中,万福生科案的进展无疑是市场焦点。
证监会对万福生科案的定性是“造假手法隐蔽,资金链条长,时间跨度长”此次案件涉及300余个个人账户,多达667卷15万余页的材料,调查对象分布在四省市的数十个县乡村镇。证监会调查组对上市公司和三家中介机构同步开始调查。
4年半的时间里,万福生科虚增营业利润2.1368亿元。
这一前所未有的严厉表态,让不少记者当场就被震蒙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活的特大猛料的惊喜,少数记者甚至马上开始现场微信直播。“肖主席动真格的了!”“欺诈上市,杀无赦!”伴随着类似的报道标题,这场新闻发布会的丰富信息被市场各方深度而持久地解读。
5月10日,证监会宣布了对“创业板造假第一案”万福生科案的处罚措施。平安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并“没一罚二”,共被罚7665万元;万福生科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追究刑事责任;相关人员包括当事保荐人、会计师、律师被撤销资格,终身市场禁入。
精心布局,打破IPO暴跌魔咒
2013年7月之前,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大盘逢IPO必跌。前几任证监会主席,都因为这个魔咒而吃了不少苦头。不IPO,A股迟早拖死。而主动IPO,大盘就暴跌,不仅股民怨天骂地,社会各界也纷纷批评,搞不好就是找死。但身为证监会主席,无论是谁坐在这个位置上,IPO重启都是早迟的事。
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能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此时,A股IPO停摆已超过一年。
IPO重启的消息一出,A股不出意料地开始大跌,从2200点以上,一路大跌至1984附近。这次IPO重启,还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幺蛾子:奥赛康老古董疯狂套现。
针对市场的强烈反应,2014年农历春节前,肖钢邀请10位市场人士座谈。会上,肖钢表示,重启IPO并没有受到任何方面的压力,完全是证监会的主动行为;目前IPO中融资规模和老股减持的比例基本上是7∶3,奥赛康是过分极端的标本。
2014年4月15日,IPO重启的消息再次传出,市场也毫不例外地再次大跌。于是,市场各路人马特别是场内投资者再次怨声载道。特别是一些市场化媒体及部分市场人士,直接将批评矛头对准肖钢,媒体人老沙的《肖钢,请不要再保持沉默!》就是代表。
IPO如何平稳重启,已成为肖钢必须迈过去的坎。
2014年6月18日,IPO再次正式重启。这一回,证监会吸取了1月份新股发行过急的教训,明确表示: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
别小看这一说明,正是这一看似简单的透明规划,让市场各方吃了定心丸,正像网文“给肖钢的100家发行计划点一个赞”所言:“面对市场对IPO预披露密集发布的担心,不少投资者寄希望于管理层能够放缓新股发行节奏。如今肖钢出台了这个100家新股发行的计划,这无疑是顺应民意之举,也是考虑了市场承受能力的一种选择。而这本身就是对市场的尊重,就是一种市场化发行。”
于是,新一轮IPO重启后,大盘也出人意料地没有大跌,而是稳在了2000点附近。
三年前布局“熔断”
2013年8月16日,担任证监会主席仅5个多月的肖钢,遭遇“光大乌龙指事件”。
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发生交易系统错误,8月16日当天在进行ETF套利时下单234亿元。最终成交72.7亿元,大量买单瞬间推升沪指5.96%,造成当天A股和股指期货市场大幅波动。
事发13天后,肖钢于2013年8月29日上午,主持召开了一场针对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后续处置及加强监管的讨论会议,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参加。上交所则在这次会上领到了一个任务–研究“熔断机制”。
同年11月28日,在“上证法治论坛”上,肖钢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证券监管机构不仅不同于银行监管机构,不同于保险监管机构,更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执法机关。从境外经验看,各国证券监管部门都是集必要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职权于一体的法定特设机构。
“比如熔断机制,当交易出现特别异常情况时,如2分钟内股票暴涨5%,就要暂停交易10分钟,有些交易需要取消,这在一些境外市场是普遍做法,但目前我国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肖钢说,“因此,遇到类似情况,证券交易所不能采取熔断或取消交易的措施,否则,投资者跟你打官司、上访,交易所就很难讲得清楚”。
肖钢强调,“国外这方面的制度(熔断机制),很多是由证监会制定规则或者经过证监会确认的交易所规则来安排的,这是有法律效力的,得到法律保障的。任何人要挑战这个规则,法院是不支持的。因此,监管机构必须要有必要的立法权”。
时隔近三年,中国的证券监管机构虽然没有像国外的证券监管机构一般拥有立法权,不过,肖钢上述演讲中提到的熔断模式已经成为现实。
肖钢的“熔断”风控思维
所谓“熔断”,指的是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阈值时,交易暂停。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投资者从亢奋或者恐慌中冷静下来,对市场走势作出一个判断,避免盲目追涨杀跌。所以,“熔断”也被形容为“安全垫”、“保险丝”、“冷静期”,相当于一种风险防控模式。
自2013年11月29日在“上证法治论坛”上详细解释熔断机制之后,肖钢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熔断”。不过,他在一些场合的公开表态中,仍有与熔断相关的表述。
2015年4月17日,肖钢在人民日报发表《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一文。当时各界的关注焦点都在于,肖钢在股市连续上涨之时,向股民喊话提醒投资风险。其实,这篇文章还有一段关于风险防控的重要表述。
肖钢称:把握好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金融衍生品具有“双刃剑”的特性,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将监管规则嵌入产品设计,强化以“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为核心的市场风险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该篇文章发表两个月后,股市进入了罕见的异常震动期,甚至引发了包括公安部在内的“国家队”集体救市行动。
此轮异常震动逐渐平复后,证监会于2015年9月6日以“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通报说:下一步将弥补监管漏洞,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严格管理和限制程序化交易,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规范股票融资业务。
次日晚,上证所、深交所与中金所联合发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熔断机制进入倒计时。
2015年12月4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称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由于2015年6月至7月间的股市异常震荡与熔断“启幕”联袂推进,不少业内认为,股市异常震荡使熔断提速,证监会加快了熔断“上市”的步伐。
肖钢面临的难题
熔断机制正式启动后,仅4个交易日两遇“下马威”,导致对熔断机制的质疑增多。
一封在媒体上发表的《套牢股民致信证监会主席肖钢:您这一年可好》,被广泛传播。“2016年,你能带领股市从危机中冲出来、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吗?”这位仍被套牢的股民说。
A股开年以来的表现表明,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肖钢,今年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如何应对与“熔断”相关的证券市场不适应问题。
可是,肖钢面临的难题远不止“熔断机制”的适应问题。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授权决定,如何设计信息披露等注册制的配套制度,这对肖钢和证监会来说是一个重要考验。
去年,证监会多名官员落马,其中不乏肖钢的助手、副手、重要下属,如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发行部原处长李志玲等等。
肖钢曾自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监管转型,关键在人”,怎样解决用人问题?如何重塑证监会的政治生态?这对执掌证监会近3年的肖钢而言,是更为艰巨的关卡。
刘士余,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
江苏灌云人,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技术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刘士余简历
1987年至1996年先后工作于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建设银行。
1996年至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司助理巡视员、副司长;
1998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二司副司长、司长;
2002年至200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
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2006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4年10月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候选人。
2014年12月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士余股市言论汇总:
2014年5月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新国九条意味着股市进入新阶段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表示,3.0版的国九条正式公布,意味着中国股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士余指出资本市场发展的三个维度:健康,全面,多层次。他认为,解决资本市场各种问题的核心是把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起来。同时,还要扩大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光再融资不行”。
刘士余:理财产品高收益刚兑挤压股市 下决心整顿
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刘士余曾表示,要下决心整顿金融的同业业务和各类的理财业务,否则的话,极易把我们的投资者,包括社会公众导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长期回报,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
2011年12月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创新产品不发展会阻碍股市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在第一届信用增进行业高端论坛上表示,如果CDS等创新产品不发展会阻碍债市股市发展。他特别提及,上市银行迫于资本补充从股市融资会弱化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资产证券化或能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权重减少资本消耗。
2007年12月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违规放贷加剧楼市股市泡沫
部分商业银行基层仍在违规放贷。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称,这类违规资金大多流入股市或楼市,加剧了两市泡沫成分。
2005年7月
央行行长助理刘士余表示三季度推出两大措施繁荣股市
第一大措施为:工、交、建三家银行所设基金公司的首只产品将分别于7月、8月、9月面世,投资将以股票为主,以促进股市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扩大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范围。
第二大措施为:央行将拓宽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支持汇金公司、建银投资用市场化手段对重点券商实施市场化财务重组,解决其流动性与资本金不足问题。7、8、9三个月都会有一批券商通过获得注资来解决流动性问题。
刘士余经济言论:
2014年9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发表文章称,央行将降低零售支付服务市场的准入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化、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进入零售支付服务市场;并进一步提高支付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
2014年7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称《破产法》应当受到更多重视
2014年6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对一些跨市场、交叉性的新产品、新业务要通过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及时予以监管,防止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
2013年12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称互联网金融要强调行业自律
2011年4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称将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
来源:腾讯财经综合华夏时报、新京报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