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并于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出席发布会,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端午假期是否可以摘口罩?国产新冠疫苗研制进展如何等热点话题,一一有了回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徐想 摄)
就端午假期是否可以摘下口罩的问题,王辰在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北京已经降到三级响应水平了。按照这个水平,实际上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场合可以考虑不戴口罩。具体应根据不同情境来判断。
王辰介绍称,第一要判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可以不戴,比如在空旷的地方,在通风很好的地方,在社交距离比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不戴;但如果面对一个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在密闭的、人多的空间,或者到医院时就应该戴。
“此外,应当随身常规携带口罩,以备不时之需。”王辰表示,对一些重点人群,包括特殊职业性人群,如在医院和一些密闭场合工作的人群,像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等与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该戴口罩。还有染病之后风险大的高危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应该戴口罩。有呼吸道症状者应主动戴口罩。
王辰表示,口罩的问题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场合和情况而定。但总体来说,在中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战略性的防治成果的情况下,摘口罩的场合和适宜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了。
待国产新冠疫苗可以应用后
中国将向全球提供
在被问及中国会否“使国产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时,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各国都把研制疫苗摆在抗击新冠肺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疫苗研制是一个非常严谨、非常复杂的科学活动,难度非常大,周期也很长,同时因为它是科学研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
“疫苗研制一定要把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及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王志刚介绍说,从科学研究上讲,疫苗研制一般要经过病毒分离、实验室疫苗构建、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研究,规模化生产后,经药监部门注册批准才能上市应用。
据白皮书称,中国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建立国际合作专家库,同有关国家开展疫苗研发、药品研发等合作。”白皮书也指出,中国同有关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等开展科研合作,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
“下一步,中国疫苗如果完成了研制和临床试验后,可以达到应用的时候,我们会认真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WHO大会上的承诺,把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王志刚在会上如是说。
-
武汉有位90后女青年,不幸一家三口都患上新冠肺炎,其父医治无效去世。女孩一边自己坚持治疗,一边每天登录父亲的微信,以父亲的口吻和母亲保持联系,鼓励母亲要坚持,最终母女痊愈。 -
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90后小伙,在武汉实施离汉通道管制后,辞别亲友驾私家车来到武汉,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服务,成为“最美摆渡人”。